□本报记者 林颖 通讯员 陈晗
张大姐曾是干农活的好手,早在10年前就发现患有高血压,因为平时没啥症状,她完全没把高血压放心上,甚至连药都不吃。
5年前,张大姐又被查出糖尿病和高血脂,在家人的劝说下,张大姐才开始吃降压、降糖药,但几乎不监测血压、血糖,高血脂就更无从管起,也没去调整饮食习惯。
前不久,张大姐被送到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福建省立医院)胸痛中心。紧急冠脉造影提示为急性心梗,手术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术后第二天,张大姐胸痛再次发作。心脏超声发现,张大姐的心包内有大量积液,这提示出现严重并发症——心脏穿孔。最终在ICU团队的抢救下转危为安。
“心脏破裂穿孔属于心肌梗死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1%以下,但病死率高达90%以上。”福建省立医院ICU主任医师吴畏说。
临床上,像张大姐这样忽视日常健康管理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视为无足轻重的“小毛病”,殊不知这些正是心脏病发作的隐形推手。
要想预防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三高”。因此,日常要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和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胆固醇摄入,每日不可超过300mg。
吴畏强调,劳动不能替代运动。运动在心脏病的预防和康复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心梗后的运动需谨记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建议尽量在心脏康复中心系统评估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