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供氧装置连接吸氧管到人体鼻腔或口面部的方法纠正机体缺氧、供氧不足等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如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气胸等疾病引起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那么如何科学正确地吸氧?注意事项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肺健康呢?下面就一起聊聊吸氧、养肺的相关知识。
科学吸氧
1.不随意调节氧流量,遵医嘱吸氧
氧流量的大小,要根据病情来调节。过高或过低的吸氧浓度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建议: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1~2升/分。急性肺水肿、休克、心肌梗死等患者采用中浓度吸氧4~7升/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一氧化碳中毒等患者高浓度吸氧8~10升/分。
2.控制吸氧的时间和频次不自行停止吸氧
自我感觉不适感好转,想要停氧时,需经专科医生评估可以停氧方可停氧。每次吸氧控制好吸氧的时间和频次。长时间过度吸氧可能会导致氧中毒,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吸氧时间过短或频次不足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3.定期监测吸氧的效果和身体反应
进行吸氧治疗后,通过检查血氧饱和度(指脉氧小夹子)、呼吸频次和心率等数据,可以了解吸氧治疗效果。注意观察身体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胸闷等。及时就医。
常规吸氧的方式有哪些
1.鼻导管吸氧
流量可达1~6L/分,适用于长期氧疗。缺点:鼻腔不适感、鼻黏膜干燥。优点:不影响进食、讲话,简单且费用低。
2.普通面罩吸氧
流量6~10L/分,适用于短期氧疗。缺点:面罩必须大小吻合面部,低流速下二氧化碳储留、害怕戴面罩者不适用等,进食需暂停吸氧。优点:口呼吸友好,提供较高流量氧气供给。
3.呼吸气囊面罩
流量达15L以上,适用于急救或心肺复苏,缺点:需要人工换气。优点:为失去意识的患者提供高浓度氧气。
吸氧的注意事项
1.使用鼻导管吸氧前要检查鼻腔是否通畅。
2.害怕戴面罩和面部缺损者、有外伤史者应尽量避免面罩式吸氧。
3.面罩给氧者,可采用减压贴局部减压,防止面部皮肤压伤。
4.4L及以上流量的吸氧或口干者注意湿化。
5.定期更换吸氧附加装置,避免细菌滋生。
6.避免高浓度、长时间吸氧,以防发生氧中毒。
7.切勿私自调节氧流量,防止氧气管滑脱。
8.告知吸氧患者及家属注意氧气四防“防热、防火、防油、防震”,取得配合。
肺部养生
一、如有肺部不适建议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避免熬夜,日常规律作息,保证一个充足的睡眠,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
2.避免受凉,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日常做好保暖。
3.注意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4.拒绝吸烟,无论是一手烟还是二手烟,都要尽量远离,避免对肺造成伤害。
5.及时就医,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检查,配合医生治疗,不可在家盲目用药,延误诊治。
二、增强肺功能的几种方法:
1.腹式呼吸锻炼:取仰卧位或坐位,放松全身。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变。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变。重复数次,保持吸呼比1∶3。
2.按摩喉部:坐位卧位均可,仰头,颈部伸直。双手摩擦至发热,拇指与四指分开,用虎口对准喉咙,自喉咙处向上按揉,按摩20~30下。
3.按摩鼻:先用冷水清洗鼻腔,点压迎香穴,双手拇指上下摩擦鼻梁两侧20次,再沿鼻子四周轻轻按压20圈,按住一侧鼻孔,让另一侧通气,一天2次,每次2遍。
科学吸氧,养肺有道,今天你学到了吗?
(作者:夏爱芳 厦门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