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胰腺癌 并非不可治疗

本报记者 朱晓洁

刘国忠

陈强达

扫描二维码,加入卫生报肝胆胰健康交流群

10月29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疝外科行政副主任刘国忠副主任医师,陈强达副主任医师做客《大医生开讲》直播间,分享胰腺癌的相关知识。

截至目前,本期节目在福建卫生报直播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福建日报视频号等多平台的观看与回看量超37万人次。

三大特点让大家恐惧胰腺癌

“很多胰腺外科的医生头发都早早花白了。”刘国忠说,胰腺癌手术时间长、难度大、情况复杂,病人术后时常会有并发症出现,这使得医生压力很大。

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王”,是因为具备三大特点:

一是早诊早治率很低。病人往往确诊时就是晚期,且只有15%~20%的病人可以做手术。

二是“可切除率”比较低。大部分人一听说是胰腺癌,觉得做完手术效果也不好,还不如不做,所以真正到临床上能做手术的病人比较少。

三是手术后复发率比较高。以前不少病人在术后6个月就复发了,这也时常困扰着临床医生,但现在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和全流程的术后管理,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刘国忠告诉直播间的听众,早期胰腺肿瘤的病人,5年生存率已经接近40%,这个数据是非常好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曾接诊过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性,来就诊时肿瘤已经转移到肝脏组织,肝脏有不少转移病灶,一度想放弃治疗。

后来,医生给她做了病理穿刺,发现是神经内分泌肿瘤里面最亲和的一级。这一类的病人即使出现肝脏多发转移,属于生物学的“晚期”,但临床上却仍然可以通过积极手术治疗,一般平均生存时间可以达数年之久。

手术后,目前该病人已生存了40个月。

“这是病人对医生有信心,配合治疗,最后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刘国忠表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患者,让他们愿意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法,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甚至实现部分彻底治愈,这是他作为胰腺外科医生最大的心愿。

警惕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刘国忠介绍,遇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1.腹部不适或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上腹部钝痛,并放射至背部。疼痛的特点是夜间持续性腰背痛。

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3.消瘦和乏力:体重下降原因可涵盖多方面,例如,由食欲下降、早饱感、腹泻、肿瘤消耗等原因引起。

4.突发糖尿病。

5.黄疸:表现为患者出现皮肤、巩膜和小便变黄。

预防胰腺癌应密切随访

陈强达说,长期抽烟喝酒或者BMI[体重指数,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超过30的人,胰腺癌患癌风险较之常人会增高70%。

如果有胰腺癌的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也就是父母患有胰腺癌的话,子女的患癌风险会增加8~9倍。患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的人群也特别要注意。

陈强达提醒,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50岁后如有查出潜在胰腺癌前病变,都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间隔3~6个月进行随访。

术后化疗同样很重要

手术只是第一步,并不是把肿瘤切下来就结束了,化疗是胰腺肿瘤治疗疗程里不亚于手术环节的一个范畴,应规范管理起来,才能降低肿瘤术后复发。

“很多患者提到化疗,还是担心会掉发、恶心、呕吐,然而现在药物的研发水平,已经使得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副作用大大降低。”刘国忠介绍,目前在他所在的科室,所有的化疗都是日间化疗,挂瓶完后当天就可以回家,所以患者不要抵触和恐惧化疗,现阶段的化疗还是很安全的,也是很有效的。

刘国忠表示,对于胰腺癌,目前全世界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研究,但仍属于摸索阶段。再过10年后,可能会研发出越来越多的药物,筛选出一些有效的药物投入到临床,那么我们就会看到真正的曙光。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支持单位: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