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消化道肿瘤 早查早诊早治

作者:李惠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胃肠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我们福建省,更是胃肠道肿瘤的高发省份。

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患有消化道肿瘤的时候已处于疾病晚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癌症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消化道肿瘤是指发生在消化道内的肿瘤,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部位。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消化道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官,但仍可能对消化道功能产生影响。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消化道肿瘤常见的症状包括:1.消化道出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黑便、便血或呕血。2.消化不良:消化道肿瘤可能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3.腹痛或不适:肿瘤压迫或阻塞消化道时,可能引起腹痛、腹部不适或腹部肿块。4.消瘦和体重下降:恶性肿瘤常伴随着消瘦和体重下降,这是因为肿瘤消耗了身体的营养物质。5.肠梗阻:大肠肿瘤可能导致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呕吐、便秘和腹胀。6.变化的排便习惯:肠道肿瘤可能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时的不适感。

那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是哪些呢?符合以下第1项和2~6项中任一项者应列为消化道癌症的高危人群:(1)年龄超过40岁,男女不限;(2)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3)有消化道症状(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黑便、血便等);(4)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5)患有消化道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食管黏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结肠腺瘤性息肉、上皮内瘤变等);(6)具有患消化道癌症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饮食等)。

消化道肿瘤常用的检查手段:1.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如果大便潜血阳性、贫血,需要怀疑是否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可完善进一步的检查;2.消化内镜检查:电子胃镜、结肠镜可以“直视”消化道,因此也被奉为消化道肿瘤的“侦查眼”;同时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胃肠镜检查不再可怕,在舒适的睡眠中即可完成相关检查。

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治疗、放射治疗、化疗以及外科手术。外科治疗和内镜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内镜治疗只能切掉较表浅的肿瘤,较适用于早期肿瘤。如若内镜无法治疗,可选择外科治疗。对于药物及放射治疗,我会在后续的科普文章中做进一步更新。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结构合理,荤素搭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烧烤、腌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2.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3.定期体检,不仅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胃肠镜检查,大于40岁普通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定期做胃肠镜检查。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的成年人,为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从40岁开始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高危因素人群,需要在40岁以前就开始检查,并且增加检查次数,每2年一次,如果有肠道息肉,应每年一次检查并积极处理肠道息肉内镜下切除及送检病理。

(作者:李惠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胃肠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