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安全用药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但是许多家长容易忽略儿童用药剂型的相关知识。在日常咨询工作中经常会有新手爸妈咨询药物剂型的使用问题,比如糖浆剂、混悬剂、颗粒剂、泡腾片、滴剂……都是口服药用起来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剂型。剂型是为了适合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显而易见,只要剂型不同给药方式就不同!药怎么吃还是很有讲究的。下面我们就把儿童常用的几种剂型,给大家来讲讲:
糖浆剂
糖浆剂为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近饱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药物溶解后加入含糖辅料,同时带有调味剂的芳香,味香甜。糖浆剂中的糖和芳香剂能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咸等不适味道。这类液体剂型可按照孩子每次服药时所需的具体量服药,同时起效快、服用方便、口感好,因而容易被儿童所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糖浆剂一旦开启,不宜久存,容易变质,因此要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保存。需要强调的是,糖浆剂最好不要放置于冰箱内,低温会使糖浆结晶固化,影响使用时准确量取药品。
混悬剂
混悬剂是将难溶的固体药物微粒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久置后,有时可以看到明显的分层。如果使用前没有充分摇匀,会使得成分分布不均匀,影响用药浓度。液体混悬剂有口服混悬液、吸入混悬液、混悬液洗剂等,这些药每次使用之前,一定要记得摇一摇,使之形成均匀的混悬液,疗效更确切。还有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不能直接吞服,因为干混悬剂一般为细小的粉末,容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应在使用前加水振摇均匀后,按照说明书的正确剂量才能给孩子服用。
颗粒剂
颗粒剂是目前最适宜宝宝服用的剂型。一般用水冲服,但要注意分辨说明书或包装上标注的是“开水”“温开水”还是“凉开水”。某些颗粒剂则有特殊服法,服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师。
泡腾片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为二氧化碳),使片剂快速溶解,泡腾片溶解时需要的水量可能比较大,不太适合太小的孩子使用,溶解泡腾片的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来说水温不宜超过80℃,过高的水温可能会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失效。泡腾片正确的使用方法:泡腾片一般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特别注意,泡腾片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严禁幼儿自行服用,因为泡腾片遇水会产生大量气体,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甚至产生窒息风险。
滴剂
滴剂是一种口服液体制剂,通常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方式提供,这种剂型可以是溶液剂、混悬剂或乳剂。口服滴剂可分装在软胶囊中或以液体形式存储于药瓶内,并在包装内附带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说起滴剂,家长们一定很熟悉,像宝宝常用的维生素D3就常被制成滴剂。因为滴剂有着剂量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小孩、老人等吞咽功能较差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滴剂是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服使用,千万不可滴入耳朵、鼻子等部位。
家长一定要注意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有特殊要求的都会在说明书中体现出来。药物说明书中没有特殊强调的,一般建议使用水来配制药品,水温不可过高。有些说明书专业、难懂,可以咨询临床药师,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详细的解读。
(作者:李巍 厦门市第三医院 药学部 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