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门诊,常有焦急的家长带孩子来问:“医生,我发现孩子总是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是不是斜视啊?”
医生检查后解释:“孩子不仅有斜视,还存在弱视。”
家长常常困惑:“斜视和弱视有区别吗?我以为它们是一样的!”
其实,斜视和弱视虽然名字相似,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眼病。
定义不同
斜视是指一只眼睛注视正前方时,另一只眼睛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通常是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或肌肉异常所引起的。斜视可以分为内斜视(眼睛向内偏)和外斜视(眼睛向外偏),和相对少见的上斜视(向上偏)和下斜视(向下偏),这些都会对视力和双眼视觉产生影响。
弱视是一种视力发育异常,表现为孩子的一眼或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即配戴眼镜后的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或者,如果一眼的视力比另一眼差了视力表上两行以上,视力较低眼就诊断为弱视。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3至5岁儿童的正常视力下限为0.5,而6岁及以上儿童的正常视力下限为0.7。
病因不同
斜视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斜视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就能发现,后天性斜视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的原因如下:①神经麻痹:因中风、肿瘤或外伤等导致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受损,出现眼球运动受限和双眼视物重影等症状。②眼外肌嵌顿:因头部或眼部外伤导致眼眶骨折,眼外肌被卡在骨折缝中,限制眼球运动,出现眼位偏斜和复视。③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出现眼外肌纤肥厚纤维化,引发限制性斜视。
弱视主要是由于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出生后至6岁左右)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视力发育异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斜视:由于一眼长期偏斜,大脑逐渐抑制该眼的视觉信号导致该眼弱视。②屈光参差:当两眼屈光度数差异大时,度数较高眼因无法清晰成像而导致弱视。③屈光不正:未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带来模糊的视觉而导致弱视。④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剥夺了清晰的视觉,而导致单眼或双眼弱视。
斜视与弱视可相互转化
虽然斜视和弱视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它们相互关联,且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例如,单眼恒定性斜视可能导致斜视眼逐渐被大脑抑制,最终引发斜视性弱视。反之,未及时治疗的弱视也可能导致斜视,因为大脑会倾向于使用视力较好的眼睛,导致视力差的眼睛出现偏斜,形成废用性斜视。
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眼健康时,需同时重视斜视和弱视的预防和筛查,定期视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如何防治斜视与弱视
斜视和弱视的治疗对孩子的眼健康至关重要。斜视影响外观,并可能导致复视和双眼视觉功能受损,不及时治疗,孩子将失去立体视。弱视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延误治疗将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及时发现和治疗斜视与弱视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1.定期视力检查:6岁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建议定期检查,尤其是出现眼位偏斜、双眼无神、眯眼或视力低下时。
2.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如有远视、近视或散光,应尽早矫正,防止引发弱视。
3.治疗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等阻碍视觉的疾病,应尽早治疗,避免对视觉发育造成不可逆影响。
斜视和弱视是常见但易混淆的儿童眼病,各有不同的病因和表现,但也可能相互转化。家长了解其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早期识别和防范。通过定期检查和及时干预,大多数斜视和弱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帮助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张晶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