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1000个人中,就有1~5个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这个常常被大众忽视的内分泌疾病,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进而对骨骼、肾脏、消化等多个重要系统发起“攻击”。
为了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甲旁亢,12月19日,来自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的3位专家做客直播间,为观众答疑解惑。他们是中心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温俊平,中心副主任、甲状腺(疝)外科主任医师顾恩郁,以及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松松。
截至目前,多平台总在线观看与回看超35万人次。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提起甲状腺,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对于它的“邻居”——甲状旁腺,大家就知之甚少了。虽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旁亢”)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只有一字之差,二者的影响却截然不同。甲旁亢会引起血钙升高进而引起多系统改变,甚至抑制心脏和胃肠功能,甲亢则导致机体高代谢和神经兴奋。
常见的原发性甲旁亢通常由甲状旁腺腺瘤、增生或癌变引起,而继发性甲旁亢则常见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或长期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导致。
“多面孔”疾病常被误诊
甲旁亢起病相对隐匿,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有统计,甲旁亢从发病到最后确诊,患者往往要花3~5年奔波在不同科室就诊。
如何避免在甲旁亢诊断过程中踩“坑”?直播中,三位专家分别做了介绍。
由于甲状旁腺激素会让骨骼中的钙转移至血液中,因此,骨质疏松是甲旁亢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不少患者常表现为全身性骨关节疼痛,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引发骨折。
“有些患者年纪轻轻,出现不符合年龄特征的反复骨折,此时要高度警惕,排查是不是甲旁亢导致的骨质疏松。”温俊平主任医师说,“此外,因尿钙排出增加,患者还容易出现反复的肾结石。一些泌尿科医生未能深挖结石背后的原因,往往会让甲旁亢‘潜伏’很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顾恩郁主任医师则指出,临床上,甲旁亢还常常表现出一些腹型症状,如不明原因的胃痛、便秘,或诱发急性胰腺炎,因此,被误诊为单纯消化系统疾病的甲旁亢患者也不少。
“此外,甲旁亢激素对人体功能有抑制作用,一些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淡漠、反应迟钝、情绪抑郁,甚至认知障碍等神经精神异常,很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心理疾病。”吴松松说。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怀疑甲旁亢时,可以前往内分泌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
甲旁亢常见于哪些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从发病比例上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中较为常见,风险更高。
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其中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因不明确,不能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的患者,还能控制高钙血症、减轻相关并发症。
除了外科手术,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技术——甲状旁腺超声消融治疗也在国内逐步开展并推广。通过消融针产生的局部高温,杀死靶细胞,达到减瘤和灭活病灶的效果。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