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先生您好,感谢您无私献血,您的血型为‘O’型,您本次献血检测不合格,详询电话22××××××”收到短信的献血者往往心里都会咯噔一下,然后焦急地拨通血站的电话:“您好,我刚收到消息,怎么说我献的血不合格,明明献血前你们医生查了我的血没问题呀?那我以后还能再献血吗?”电话里听得出对方十分不解,也很担心。针对献血者心中的疑问,下面为大家做一下详细解释:
献血前对献血者都检查了些什么?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体检标准进行体检,包括对献血者的健康史咨询,物理体检以及血液的初步筛查。体检项目包括测量血压、脉搏、体重、体温,以及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规定的其他内容,血液的初步筛查包括血型、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谷丙转氨酶及血红蛋白检测。只有所有体检,初筛项目都通过才可以进行血液采集。
献血后的血液检测都查了些什么?
为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血站必须对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进行严格的检测,其中包括:
1.血型
*1.1 ABO 血型正反定型
*1.2 RhD 血型定型
1.3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2.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
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
*2.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HIV RNA)
*2.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抗体和p24抗原(HIV Ag/Ab1+2)
2.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
*2.2.1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
*2.2.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
*2.3.1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
*2.3.2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2.4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
2.5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地方性、时限性输血相关传染病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抗体(抗HTLV)
3.生化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注:带*项目为《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规定项目
导致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1.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
1.1可能感染相应传染病
1.2假阳性结果
血站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会选用灵敏度高的试剂来进行检测,尽最大可能检测出血液中传播性疾病的标志物,不让一个可疑阳性患者的血液输注给受血者。灵敏度越高,检测过程就越容易受到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因而判定血液检测不合格。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LT检测不合格主要指检测值超过临床输血标准中的规定值,导致其升高的主要原因有献血前熬夜、高脂饮食、饮酒、剧烈运动、过度疲劳、脂肪肝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都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为了保证每一份血液的质量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临床用血检测标准比医院的标准要严格得多,献血者血液在血站被确定为不合格,只代表这袋血液不符合血站检测的临床输血标准,并不代表献血者本人已被病原体感染,血站检测结果不能作为疾病凭证。所以,如果献血后被告知血液不合格,请不要过于紧张,可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是否有感染传染性疾病,则以医院检测结果为准。
以后还能继续献血吗?
如果献血者到医院检测都合格,针对传染病检测假阳性的情况,目前有血站的做法是通过对献血者进行一定时间间隔的多次随访检测(又叫归队检测),有效地排除假阳性的干扰因素。完成随访检测(归队检测)流程且评估结果合格的献血者可以再次献血。对于ALT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建议注意饮食、休息好,避免献血前饮酒或剧烈运动,改善脂肪肝,停止服用某些药物一段时间后可再次献血。
如果到医院检测,确实诊断了血液传染病,那就不能继续献血了。
(作者:蔡凉爽 厦门市中心血站 宣传招募部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