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小剂量阿司匹林助老人管好心血管

作者:陈美钦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最初由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于1897年合成。它的诞生源于对水杨酸类药物副作用的改进尝试,阿司匹林以其出色的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迅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演变。起初,它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同时也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它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二级预防,即预防已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患者再次发作。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即预防尚未发生心血管疾病但存在风险因素的人群发病,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争议话题。

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多项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通常为 75~150毫克/天)在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刘梅林等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为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他们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后,对于具有较高心血管风险的老年人,合理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带来一定的获益,如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发生率。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并非所有老年人都能从阿司匹林的使用中受益,尤其是对于那些心血管风险较低或存在出血高风险的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更多的危害,如增加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的风险。

安全性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老年患者应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作用,但这也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胃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为了降低出血风险,在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来保护胃肠道黏膜。此外,定期进行血常规、大便潜血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出血问题,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决策。对于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同时出血风险也会增加,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因此,在决定是否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既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史、胃肠道疾病史、出血性疾病史等)、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等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总之,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个体化的问题。患者和医生应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在遵循临床指南和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实现最大的治疗效益和最小的风险。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关于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精准研究成果,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陈美钦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