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又名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缩砂密,是药膳食材中的上品,中药材里为数不多的芳香类药材,主产于东南亚国家。其性味辛温,有健胃、行气调中、消食安胎的作用。主治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砂仁主要用作中药,常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伍,用于治疗脘腹胀满等症。《本草汇言》:“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药品化义》:“砂仁,辛散苦降,气味俱厚。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食疗价值】漳州的长泰砂仁又称阳春砂,素有“名贵南药”美称,其具有果实大、品质好、自然传粉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它不仅是漳州土产的道地药材,也是我国中药饮片砂仁的主要品种来源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刊行的《长泰县志土产药属》与清康熙、乾隆的《长泰县志》,均有长泰砂仁的记载。目前的长泰砂仁,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镇为主产地,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长泰砂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砂仁是常用的化湿开胃药食两用中药,也是我国南方常用的调味香辛料,福建、广东以及南方地区用作日常食疗药膳食材。它的食用方法有多种,可搭配鱼肉煲汤或者排骨、鸡肉、猪肾一起食用。其制成的菜式享誉四方,如用砂仁煮粥,适用于便血、血崩者;砂仁加猪肚炖食,适用于胃下垂者;砂仁山药汤有补肺醒脾、固肠止泻作用,可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脾胃气滞等,如气滞导致胎动不安以及妊娠恶阻等疾病。古人早已善用砂仁食疗治病,如《济生方》缩砂散:缩砂仁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汁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用于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在漳州闽南民间,长泰砂仁也常用于制作药膳来食疗养生:
1.治小儿脾虚久泻引起的脱肛:砂仁3g研末,猪肾一个洗净切片,以砂仁粉末拌匀;加油、盐少许调味,上笼蒸熟食用。有益气和中、和肾醒脾之功效。
2.治胃寒:砂仁炖猪肚或鲫鱼加陈皮,有醒脾开胃、利湿止呕之作用。
3.治妇女经后、产后,气血不足、月经量少、经来腹痛、带下量多又觉干涩等症:用砂仁25g、生姜3~5片洗净与羊肉500g加水炖至羊肉软烂(气血虚寒者可加米酒20mL)调味即可。有健脾和中、补气养血、和中养颜之功效。
4.用于上中消型糖尿病患者食用调理:用砂仁萝卜炖猪肺,有健脾胃、清肺热之功效。
5.用于妇女养颜保健:可用盐炙砂仁(5g)炖乳鸽(1只),有调理气血、补而不燥之功效。
【使用注意事项】因砂仁性温,故阴虚血燥、津液亏损、大便干结患者慎用。另,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虽砂仁有一定安胎作用,但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作者:王少君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林汉钦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中药师
林向前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药学部 主任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