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年轻人,警惕这种“感冒”

作者:刘柳燕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护师

大学生小李,平时身体健康,各种体育活动没少参加。两周前小李得了一场感冒,因年轻觉得小感冒扛一扛也就过去了,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昨晚在寝室,小李突然感觉胸闷痛、心悸,呼吸也困难,还浑身冒冷汗,被舍友打120紧急送医。到医院一番检查之后,医生告诉小李他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受到一定程度损害,还被下了病重通知,并且被告知就算出院也得在家休养半年。那么“病毒性心肌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呢?病毒性心肌炎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尤其在年轻人和运动员中并不少见。了解如何早期预防以及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保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病毒性心肌炎的成因与危害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发,如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入侵人体后,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同时也会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可能会误伤心肌组织,导致心肌炎症、水肿,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病情较轻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心悸、乏力等症状,而严重的情况下,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早期预防措施

1.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C、E、B族等)、矿物质(如锌、硒等)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鱼类、豆类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抵御病毒感染。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2. 预防病毒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和饭前便后,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相关疫苗,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等易感人群,疫苗接种尤为重要。

早期干预策略

1. 及时识别症状: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随后伴有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心脏相关症状时,应高度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立即就医。

2. 医学检查与诊断:

就医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还会进行病毒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3. 治疗与康复:

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一般休息3~6个月,直至症状消失、心脏功能恢复正常。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C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改善心功能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等。同时,患者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脏超声等,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早期的积极预防和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保护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关爱心脏健康,远离病毒性心肌炎的威胁。

(作者:刘柳燕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护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