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睡眠约占三分之一的时间,良好的睡眠不仅仅是指单纯的休息,更是维持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石。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中国居民2023年睡眠指数62.61分,为近3年来最低。同时,被调查者出现了主观睡眠质量更差、睡眠拖延更严重、更多使用睡眠药物等情况。
失眠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还增加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发生的风险。长期失眠不仅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还造成经济损失(如工伤或病假),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睡觉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却有很多人没办法好好享受。为了大家能拥有健康睡眠,本文将带您认识失眠,深入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学会做好睡眠卫生,提升睡眠质量。
失眠的定义
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而导致睡眠质量不满意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睡眠障碍。失眠的人在工作、社交和学习等方面常会因为失眠症状而导致机能受损。
具体症状包括: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以上)、醒得频繁(醒的次数≥2次,或醒后难以再入睡)、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在6.5小时以下)。这些症状常伴有日间功能障碍(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疲劳或萎靡不振、情绪失调紊乱、社交或学业等功能损害、躯体不适等)。每周至少出现3次以上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至少在1个月以上。
睡眠与身体健康
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调节情绪、促进学习记忆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是身体修复记忆、补充能量、调节情绪平衡的关键要素。一般成年人每日平均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具体数值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睡眠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深度睡眠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5%,故常被称为“黄金睡眠”,它不仅能缓解疲劳,而且对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好处,是身体修复损伤的重要时期,有助于保持生理平衡,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础;另外,良好的睡眠还能增强免疫力,对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排遣情绪压力有稳定作用,对降低患病风险也有一定的帮助。总之,良好的睡眠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睡眠卫生教育
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认识健康与睡眠之间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具体内容包括:
1.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即使夜间睡眠不佳,也应避免白天刻意补觉。
3.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特别是观看刺激性游戏、影视剧等。
4.确保安静、舒适的卧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暗淡的光线。
5.定时三餐,避免睡眠过度饮食和摄入难消化的食物。
6.睡前不饮酒,不用酒精助眠,酒精会干扰正常的睡眠结构。
7.限制兴奋剂,睡前4~6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浓茶或尼古丁等。
8.保持规律作息时间,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但需养成固定的入睡习惯,按时起床。
9.每日规律安排30至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操、游泳等,但避免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重视睡眠
认识失眠,健康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身心保持健康。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既恢复了体能,又能提升心情,对健康生活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实践良好的睡眠卫生,推动全民睡眠健康行动,让睡眠质量明显提升,让生活享受更健康、更有活力!
(作者:魏文灿 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 精神科 精神病学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