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宝宝的出生,都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但出生缺陷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平均每5~6分钟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虽然出生缺陷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仍可通过孕前、孕期及出生后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其发生几率,对于孕妇来说,产前筛查就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有些孕妈妈做产检的时候,对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和过程缺乏了解,导致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误解。下面的介绍,可以帮助孕妈妈们更好地了解产前筛查的内容。
产前筛查
产前筛查,顾名思义是孕妇在做产前诊断之前进行的一项筛查实验,通过经济、简便和无创的检测方法,对孕妇是否怀有某些先天性异常胎儿进行筛查,从而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对无明确产前诊断指征的所有孕妇均可进行筛查。
产前筛查常用的方法
目前包括早孕期唐氏筛查、中孕期唐氏筛查、无创产前筛查和超声检查,主要是对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进行产前筛查。筛查结果高风险,只表示胎儿患该种先天异常的可能性大,必须通过产前诊断方可确诊,切不可根据筛查结果决定终止妊娠。同样,低风险结果提示胎儿发生该种先天异常的机会较低,并不完全排除该种异常的可能性。在不同的孕周,产前筛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早孕期产前筛查
(1)超声筛查(11~13+6周):筛查指标有两项,即胎儿颈项透明膜厚度(NT)和鼻骨。NT增厚可提示胎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和胎死宫内风险增加。
(2)早孕期唐氏筛查(9~13+6周):筛查指标有两项,即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正常情况下,母体血清中的游离β-HCG水平会随孕周下降,PAPP-A水平则上升。在21-三体综合征中,游离β-HCG水平比正常妊娠高, PAPP-A水平则较低。游离β-HCG水平越高、PAPP-A越低,则21-三体的风险越高。
(3)早孕期联合产前筛查:是指在9~13+6周时通过测量母体血清中的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游离β-HCG,并结合B超指标NT的数据来估算胎儿罹患21-三体、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早孕期联合产前筛查对21-三体的检出率可高达80%~90%。
中孕期产前筛查
(1)中孕期唐氏筛查(15~20+6周):筛查指标包括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C)和游离雌三醇(uE_3),与正常妊娠比较,唐氏综合征胎儿的母亲血清中β-HCG水平升高,AFP和uE_3下降,通过设置相应的截断值,并把孕周、孕妇的体重、糖尿病、胎儿个数、种族等多因素纳入考虑后计算胎儿21-三体的风险值。神经管缺陷胎儿的母体血清和羊水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大部分会异常升高,通过分析AFP水平,可预测胎儿患神经管缺陷风险。孕中期唐氏筛查的检出率约60%~70%。
(2)无创产前筛查(12~22+6周)也称为无创产前DNA检测,对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筛查的检出率分别为99%、97%和91%,假阳性率在1%以下,尽管检出率较高,该检测方法目前在临床上仍作为筛查方案,并不能取代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对于检测结果高风险者,需提供遗传咨询及入侵性产前诊断方法以明确诊断,而不能仅依据无创产前筛查的结果做出终止妊娠的临床决定。
早中孕期联合筛查
(1)整合产前筛查:首先在妊娠9~13+6周检测血清PAPP-A、HCG和11~13+6周超声检查NT,然后在15~20+6周行血清学三联实验。
(2)血清序贯筛查:在整合产前筛查中去除NT检查。
由同一医院进行的早中孕期联合筛查,能有效提高检出率,高达90%~95%,同时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张杰民 泉州市丰泽区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