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是谁伤了我的心

蔡婉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B8区 心血管内科 主管护师

患者,男,28岁,是一名KTV啤酒导购员,平时不爱运动,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喝酒抽烟一样不落,吃喝全是外卖,年纪不大,腹围不小。某日深夜,陪客户喝酒时,突发心前区疼痛,向左肩放射,大汗淋漓,烦躁不安,面色苍白,KTV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送至我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科急行PCI术后获救。

一提到心肌梗死,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老年病”,但近年来,45岁以下人群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什么是心肌梗死? 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使心肌坏死的影响生命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血管堵住了。血管堵住后,血管供血的区域就没有血液营养的供给,最后导致细胞组织坏死。就像灌溉庄稼时水管被堵住无法出水,庄稼便会因缺水而枯死。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国内最大规模的急性心梗注册研究,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共有108家医院参与)研究分析数据显示,年轻(≤45岁)急性心梗患者占8.5%。也就是说,每12个急性心梗患者中就有1个是年轻人。年轻患者多男性,占94.3%,并且多有高脂血症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年轻患者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分别占18.3%、11.3%、33.5%、10.4%和72.1%。

而在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表象”的背后,是年轻人一根又一根的香烟、一次又一次的加班、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正是精神高压、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体力劳动少、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冠脉斑块的形成及破裂,从而使年轻人处于心梗的危险之中。

那么,心肌梗死有什么前兆?我们需要警惕哪些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现症状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烧灼感,患者常有濒死的感觉。部分患者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烦躁、心前区疼痛等冠心病常见症状。

有时心梗也会伴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胃痛、牙疼、下颌部疼痛不适、喉咙紧缩感等,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避免心肌坏死和其他严重后果。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个行业之间产生不同形式的“卷”,年轻人常常处于重压之下,紧张和焦虑会让身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来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朋友聚会、工作应酬过程中会有抽烟、饮酒的习惯。摄入酒精会对心脏产生刺激,导致血压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而诱发心梗。同时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导致动脉硬化,血液流通受阻。长时间吸烟,冠状动脉收缩率加快,容易引发血管堵塞,在心脏大脑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引发心梗。二手烟不仅刺激呼吸道,还会影响心脏、血液循环和血管。

远离心梗,预防大于治疗

一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运动,饮食规律,戒烟限酒,学会释压放松心情,天气骤变时注意增减衣物等。

二是积极控制三高等危险因素:如果已经出现血压、血糖或者血脂异常,应该遵照医嘱积极治疗,超重或肥胖者应控制好体重。

三是定期体检:年轻人即使危险因素较少,也应定期体检,以防心梗的发生。

(作者:蔡婉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B8区 心血管内科 主管护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