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泌尿系结石的防治

作者:李序舒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路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均高的特点。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则高达5%~10%;男女患病比率为3∶1,男性好发于25~40岁,女性好发于25~40岁及45~60岁。一旦患上了,五年内结石复发率高达50%。

泌尿系结石可引起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状,轻则让人痛不欲生,重则引起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

泌尿系结石的成因

其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习惯、代谢疾病等。其中,饮食习惯是重要因素之一。高蛋白、高盐、高磷、低钙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尿液中钙、草酸等物质的过度沉积,从而促进结石的形成。饮水量少、排尿不畅等情况也容易导致其形成。

此外,代谢性疾病也是重要原因。例如,高尿酸血症是尿酸盐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过多的尿酸在尿液中沉积形成结石。

检查方法

泌尿系彩超简单方便,无创伤及放射性,更适用于儿童和孕产妇,可作为初步筛查和随访复查的检查手段;

腹部平片,又称KUB,用于泌尿系结石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之一,可以大致确定结石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

CT作为目前先进的检查方法,通过三维断层扫描技术可确定结石大小、部位、数量、密度及梗阻情况,精准定位结石,是最佳方法。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位置,以及疼痛和梗阻程度。

直径小于6毫米且表面光滑的结石,梗阻部位以下的尿路无狭窄,采取保守治疗。通过多饮水多排尿、遵医嘱使用药物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以及增加跳跃性运动如跳绳、攀登台阶等,利用重力原理促进结石排出。

直径大于6毫米的结石,多需要外科治疗。临床上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硬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这些治疗方式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哪个更好。患者应遵从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预防方法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对于已患过结石的高危人群,以下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一、多喝水

心、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并保证每日尿量不低于2000毫升。少量多次频次均匀地喝水,强调晨起、睡前、夜间醒来排尿后饮水,避免尿液浓缩析出结晶。

二、饮食调节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草酸摄入量可预防草酸钙结石,如菠菜、竹笋、空心菜、坚果、巧克力等食物。少食动物内脏和海鲜等,可预防尿酸盐结石。

三、合理补钙

结石患者无需“谈钙色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钙量为800毫克,避免过量摄入。因此,正常饮用牛奶等乳制品不会导致结石。

四、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在正常范围,即18.5~23.9之间。运动量适宜,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引起尿液浓缩。

五、预防感染

磷酸铵镁结石又称感染性结石。预防此类结石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根据尿培养结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六、药物预防

如果生活方式改变无法有效预防结石发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减少患结石的风险。

七、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必不可少,每年至少做一次泌尿系彩超,以便及早发现结石,采取干预或治疗措施。

八、预防复发

泌尿系结石复发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结石成分的分析对于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建立结石成分病历,进行结石化验,做病因分析,制定个性化精准预防措施,追踪随访,加强预防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系统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泌尿系结石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石一身轻的健康生活。

(作者:李序舒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