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新发女性乳腺癌病人约230.8万;死亡67万。我国约新发35.7万人,死亡7.5万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首位均是乳腺癌,其科学防治刻不容缓。
如果不幸罹患乳腺癌后,如何进行诊疗呢?
乳腺癌诊疗是其全程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涉及多学科团队(MDT)集体决策的分层治疗策略、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康复策略等。其中,放射治疗是关键诊疗手段之一。
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1.1导管原位癌(DCIS)保乳术后
原则上推荐全乳放疗。
1.2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
1.2.1全乳放疗
此类患者均需要接受全乳放射治疗。专科医生严格选择的部分患者下可以豁免放疗。
1.2.2与系统性治疗的时序关系
无需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8周内进行放疗。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在末次化疗后2 ~ 4周内开始。内分泌治疗与放疗可以同期或序贯开展。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靶向治疗可以与放疗同步进行。需强化化疗时,在放疗后序贯进行。
1.2.3照射范围
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或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结果确定,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区淋巴结引流区、腋窝淋巴结引流区。
1.2.4照射技术
包括常规放疗技术(全乳房内切野和外切野+锁骨上下野,应用半野衔接技术)和三维适形(3D-CRT)和适形调强(IMRT)照射技术(逆向调强优于三维适形或正向调强技术,配合呼吸门控/俯卧位技术更佳,全乳照射序贯/同步瘤床加量是主流技术)。我院采用的逆向调强同步加量大分割技术。
1.3部分乳腺加速照射(APBI)
在专科医生严格选择下,部分患者保乳术后可实施APBI。
1.3.1 3D-CRT和IMRT的超分割及中等剂量大分割外照射技术。
1.3.2术中照射技术:包括体外照射技术及组织间插植/球囊导管预置近距离照射技术。其效果劣于全乳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
2.1初始Ⅲ期及新辅助治疗前后淋巴结阳性/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腋下淋巴结阴性的Ⅰ/Ⅱ期患者,术后证实阴性者豁免腋窝淋巴结区域辅助放疗。
2.2需辅助化疗的患者,化疗后再进行放疗;无需辅助化疗者,术后8周内尽早开始放疗。
2.3辅助放疗与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同时进行。
2.4新辅助治疗后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建议放疗后序贯使用强化药物治疗;新药ADC及CDK4/6靶向抑制剂的使用可序贯、可同步治疗。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乳房重建患者的术后放疗指征和靶区都同于非同期重建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
3.1同时性自体皮瓣/假体重建术患者,术后8周内放疗。
3.2采用扩张器—永久性假体二步法重建时,扩张器替换成永久性假体的手术建议放疗后6月替换。
3.3放疗技术可以参照保乳术后的常规分割全乳放疗。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
4.1保乳术后复发
包括同侧乳房内/腋窝淋巴结复发,根据既往患侧乳房/淋巴结引流区放疗与否、再次手术方式(保乳术,ALND)、复发病灶累及情况,选择放疗范围及照射方式。
4.2乳房切除术后复发
涉及胸壁、腋窝/锁骨上/下及内乳淋巴结复发。既往无放疗患者,一般包括患侧全胸壁及锁骨上/下±内乳淋巴引流区±患侧腋窝;既往曾行放疗患者,病灶局部照射或残留病灶照射,常规分割或大分割技术。胸壁照射时,需要覆盖与组织等效的填充物。
脑、肺、骨转移的放射治疗
多采用大分割适形调强外照射技术。
罹患乳腺癌的患者,切记尽量要选择有资质的大型综合或专科医院诊疗,以期获得规范、科学的诊疗和最佳的疗效。
(作者:白志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放射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