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常遇到的疾病,但是,有的人却因此而险些丢了性命。这是因为在“感冒”的背后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暴发性心肌炎。那暴发性心肌炎是何种疾病,竟然如此凶险?
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继发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本病较为少见,但绝非罕见,初步估计,我国成人每年发病3万~5万例,如果加上儿童,可能要翻倍。患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障碍,过去常规运用升压药物和强心药物,死亡率高达50%~70%,随着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运用,救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但死亡率仍高达40%。
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因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与急性、非暴发性心肌炎类似,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等。除病毒感染外,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原虫、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导致暴发性心肌炎。非感染因素:包括系统性疾病、超敏反应和心脏毒性物质等非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暴发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病毒感染机体后,直接侵蚀心肌细胞,引起心肌变性、坏死和功能失常,同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引起细胞毒性反应、免疫攻击、造成心肌损伤。
如果患者感冒后仍存在剧烈运动、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熬夜等因素,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风险就更大。青壮年免疫系统更强,感冒后不注意休息,这就是他们患病概率大的原因。
如何从普通感冒过程中识别出心肌炎
若在感冒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或心悸等症状,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有些感冒患者就诊,医生还可能会让你做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这也是为了及早发现心肌炎,避免延误治疗。
如何预防暴发性心肌炎
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来说,预防重于治疗。我们可以从病因和自身体能来预防。
1.增强体质。注意营养,保证高质量睡眠,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并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如跑步、散步、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等。
2.预防感染。暴发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防止病毒入侵十分重要,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冬春季,应积极采取各类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3.一旦感冒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感冒很常见,大多数能很快治愈。若出现持续加重的呼吸困难、心悸,一定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需及时就医。
如何治疗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无特效药物,以采用各种手段尽可能维护患者生命体征、挽救生命、保护心脏功能、防止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为主要原则。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手段包括:体外膜肺氧和技术(ECMO)、呼吸支持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在暴发性心肌炎出现心源性休克运用ECMO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能够维持患者有效的循环灌注,使患者的心肺获得充分休息,有利于心肺功能恢复,从而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蔡淑贤 漳州市医院 MICU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