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2.0%。2021年《认知症老年人照顾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指出:2030年我国老年痴呆人数将达到2220万,2050年将达到2898万,患上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离不开专人照看。研究显示,83.9%被配偶照看,10.7%被子女照顾,5.4%由保姆或护士照看。他们多居家生活,比例达96.1%,在医院、疗养院的仅为3.1%。对患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照护是国事,也是家事。值得注意的是,75.31%的照看者表示不了解认知障碍,也不清楚如何管理,因此照顾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必须“懂”他们,才能走近认知障碍老年人的世界,“懂”甚至比爱他们更重要。
什么是认知障碍
1.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觉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
2.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2项或2项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或社会能力时,可考虑为失智症。
认知障碍的症状表现
1.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同时远期记忆力也受到影响。如刚吃过饭就不记得,还要再吃。
2.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新知识、理解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严重下降。如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3.复杂事务能力下降:领悟能力及执行能力下降,不能根据规则进行自我调整,不能对多件事进行统筹安排,不能按要求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日常生活能力退化,失语、失用、失认。如穿衣服扣错扣子、把裤子当上衣穿、原本会做的事情可能渐渐不会做。
4.情绪紊乱、性格的改变:常伴发睡眠障碍及幻觉、被害妄想、被迫妄想、抑郁、徘徊、藏匿物品、攻击等精神行为异常。如疑神疑鬼、怀疑有人偷他东西、配偶有外遇、夜间谵妄、异食等。
如何照护认知障碍症老年人
1.夕阳已惑,“减法”守护:接受事实,把照护当治疗用,用“减法话术”连接两个世界,既用“说谎”拉近距离,患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是活在不同于现实的“减法世界”中,我们现有的办法不可能再把他们拉回到我们的加法世界,照顾者必须试着贴近他们的世界,找出可以沟通的桥梁,这样的“谎言”等于不同于现实的话语,是进入减法世界的最佳途径。
2.“减法话术”是方便的“谎言”:对于认知障碍患者来说,把在我们所处世界中的事物(事实)强加在他们身上,只会让他们更加混乱而已,如老年人明明就在家中,却老是说要回家,就告诉他:“外面风很大,今天就住在这里,明天回家吧。”用善意的“谎言”,化“遗忘”为利器,来达到制胜目的。
3.减法运算是“智慧”,也是“技术”:对于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如果用加法运算话语,可能会形成霸凌,让他们被“强迫”去做,会使他们生活更痛苦,抱着“谎言真诚”的心情去照顾认知障碍老人,在“谎言”的深处有体贴有爱。
使用“减法运算”的要点
1.舍弃旧有知识,用“减法”思考取代“加法”思考——配合当事人的实际。
2.说服等同于“竹篮打水”做白工,即使论点正确但患老年认知障碍者不一定能接受。
3.配合认知障碍老年人过去的“生活写照”——时时不忘当事人的人生经历。
4.面对患者不愿妥协的坚持必须以退为进——输就是赢。
5.尽量以短句说出重点,长话分成多个重点短说——用简短的话语传达。
6.记取“北风和太阳”的寓言,勉强会导致受伤——“蛮力”是纠纷的来源。
7.过于诚实会引来麻烦,方便的“谎言”是安定剂 ——不见得“诚实就是好”。
8.沟通如“斗智”,对于偏执的老年认知障碍者,要以智慧化解——事先要想好各种说法。
9.时常表达“感谢”撒下元气的种子,适时地以致谢的话语缓和场面。
10.善用“遗忘”,造就相互体贴的关系——利用认知症疾病的特征。
(作者:范惠琴 福建省老年医院 中医护理门诊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