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认识儿童近视,科学防控不懈怠

张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儿科 主管护师

眼睛是人的重要的器官之一,用眼习惯不当会导致眼睛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总体水平为53.6%。孩子近视,成了很多家长的一块心病。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近视进展得慢一点。孩子近视后戴眼镜晚了,会不会导致近视程度更加严重?采取近视眼防控手段是否能让视力恢复正常?

正常人, 眼睛睫状肌松弛时,眼睛属于特别放松的状态,外界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称为正视;如果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即屈光不正。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睛处于调节放松状态,平行光线照射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就造成了视网膜上无法形成清晰的影像,这就是所谓的近视。这时检查验光,就会提示近视度数,比如平时叫50度近视,记录为“-0.50D”。根据公共卫生层面防控策略,儿童近视可分为:近视前期、近视发展期、近视眼高度近视期和病理性近视期。

造成孩子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及用眼习惯不良等。如果父母都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孩子的近视概率几乎100%;如果父母是中低度近视,则孩子近视与否,是由遗传因素和用眼生活习惯决定的。由于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们预防近视只能从良好用眼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看近物会清晰,而看远模糊,或有眯眼看物,频繁眨眼及习惯性揉眼、皱眉、歪头看物等现象时,要及时到医院眼科检查,确定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儿童近视的诊断一定要通过散瞳验光。由于儿童眼内睫状肌收缩力量特别强,往往会导致“假性近视”的出现,因此必须在验光前应用药物使眼睛睫状肌得到彻底放松(附加作用为散大瞳孔),治愈“假性近视”后才验光,如果还是近视就可以判断是真性近视。儿童散瞳前验光是二三百度近视,散瞳后其实是远视的例子非常多见。

孩子近视预防需遵守“五大纪律”

1.防止近距离的用眼:近距离用眼是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达45分钟、阅读距离小于33cm等也是近视眼的危险因素。家长可采取科学手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多到户外活动:提倡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在户外活动2个小时。

3.读写习惯的培养:写字时歪着脑袋,握笔时指尖离笔尖距离小于2cm的孩子近视患病率更高。正确的读书姿势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3厘米左右,胸部离桌子一拳距离,书本离眼睛33厘米左右,保持读写的端正坐姿,走路、坐车、卧床都不看书。

4.采光照明: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环境中阅读和书写,容易造成眩光、视觉疲劳,可采用全光谱台灯,也可室内全光谱灯光改造。

5.坚持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有许多研究表明,正确地做眼保健操的孩子相对于不做眼保健操的孩子而言,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从而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早监督、早预警、早预防”是解决孩子近视问题的关键所在。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学习预防近视的相关知识,多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因为一旦近视形成,将很难彻底治愈,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才能预防近视。

(作者:张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儿科 主管护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