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2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影响儿童口腔诊疗配合的潜在因素

作者:雷建亮 福州鼓楼瑞斯口腔 口腔种植科 医师

临床上经常看到儿童因为治疗牙齿,孩子哭着离开,从此害怕看牙,在我们看来,完成诊疗操作而不去顾及儿童患者的哭闹,哪怕治疗再成功,那其实也是失败的治疗。当我们临床医生专注儿童口腔这个专业领域时,逐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哄小孩”,而是如何让孩子配合治疗,并且建立一个长期的健康的口腔健康维护习惯的综合工程,这也使得临床诊疗模式发生了改变,比如将医患的沟通前移到患者刚开始预约还未到门诊时。在儿童第一次看牙医时,牙医需要评估儿童诊疗时的行为。一些儿童很坚强,能容忍有压力的环境,不太会表现出不配合的行为;一些儿童比较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时间来帮助他们放松并配合诊疗。问题在于哪些儿童比较脆弱?有什么潜在的因素影响他们在诊疗中的表现?

脆弱的儿童,他的行为可能源自内在因素,是长期的恐惧和焦虑导致的。心理学上将个体人格中天生而不是后天习得那些称之为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在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影响儿童的健康与发育,很多行为倾向是天生的——而不是不良教育导致的。另一方面,脆弱儿童的行为问题可能出自于儿童对牙科诊所的感知,或者可能因为之前的就诊体验。这些称之为外在因素。第一次诊疗或者带患者进入诊所时,医师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从儿童的既往史中发现重要的外在因素。

那么大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1.既往就诊经历

既往的就诊质量很重要。如果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可能会影响儿童以后牙科就诊的态度。患者常声称诊疗中有过疼痛,即使这可能并不准确,但这一点是出现消极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都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家长们决定孩子何时看牙医,为其选择诊所和牙医并预约,家长们通常也会陪伴孩子就诊。早在抵达牙科诊所前,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互动方式便已建立。社会环境和家庭行为模式,使孩子更易也可能更难配合牙科诊疗。

3.对诊疗的需求

如果儿童自己意识到有口腔问题,那么焦虑程度可能会增强。调查表明:从2岁至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在增加,为了改善低龄儿童龋的形式,我们建议儿童口腔检查应该在1岁或更早的时间开始。

一旦知道可以影响儿童行为的潜在要素,就可制定诊疗计划。一些患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应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长期恐惧和焦虑的儿童。要想获得儿童口腔诊疗的成功,专业的口腔诊所、在与孩子打交道上训练有素的员工和精心设计的诊所环境缺一不可。我们认为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创造“游戏化”的流程和场景,将软硬件相结合,再加上专业人员有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大部分孩子能很好地达成配合治疗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建议儿童在1岁的时候就开始就诊,建立牙医与家长、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样孩子没有疼痛,陪伴的父母也没有压力和焦虑。在生长发育早期建立早期和定期护理的依从性,降低儿童看牙的焦虑和恐惧,这是预防牙科的基石。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儿童患者建立积极的态度。即建立沟通、减轻恐惧和焦虑、提供优质的牙科护理、建立牙医和儿童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提升儿童对口腔/牙齿健康和口腔保健的积极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有时通过一次诊疗就能实现,有时需要通过多次诊疗逐步建立,还有的时候,需要经过好几年才能建立。

(作者:雷建亮 福州鼓楼瑞斯口腔 口腔种植科 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