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艾梅乙宝妈喂养宝宝的那些事

作者:林艳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产科 副主任护师 江秀敏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 主任护师

为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目标,国家卫健委制定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消除母婴传播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滋病(HIV)、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战略行动。

母乳喂养是生命早期最佳的喂养方式,婴幼儿能获得均衡营养、全面的免疫,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当宝妈存在感染性疾病时,常因担心母乳喂养将病原体传给子代而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艾梅乙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宝宝如何安全喂养,希望更多的宝妈能享受到母乳喂养的权利,为宝宝筑牢人生的第一道健康屏障。

一、艾滋病暴露宝宝喂养指导

研究证实,HIV感染母亲的子女,完全人工喂养时,感染率最低;纯母乳喂养大于6个月,感染率较低;而混合喂养,感染率最高。因此,感染HIV的母亲,其子女应避免混合喂养。

1.提倡完全人工喂养,结合母亲孕期及产后和新生儿正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减少母婴传播(<1%)。

2.可以母乳喂养。选择母乳喂养要做好咨询指导,喂养期间应当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做好乳房护理。密切观察和治疗乳腺炎和婴儿口腔炎症,母乳喂养不超过六个月。任何时候停止母乳喂养,都须在1个月内逐渐停止,不能突然停止。

以下情况,可考虑母乳加热处理(煮沸或巴氏消毒):①特殊情况: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患病等;②母亲健康状况不佳:不能哺乳、乳腺炎等;③因客观原因,不能哺乳,如上班等。

3.杜绝混合喂养。混合喂养时,食物和水易使婴儿肠道发生过敏和炎性反应,损伤肠黏膜,HIV易于入侵。混合喂养的感染风险要显著高于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二、梅毒暴露宝宝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不是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明确孕期梅毒,但分娩前已接受规范治疗者,不管孕妇抗体滴度高低,均可以母乳喂养;如果分娩前未规范治疗者,或临分娩前1~2周才确诊者,暂缓直接乳房喂养,但可以间接哺乳,将乳汁吸出或挤出,经过巴氏消毒或煮沸后,再用奶瓶喂养,同时尽快开始治疗,疗程结束后,再开始直接乳房喂养。合并HIV感染者,采用完全人工喂养。

三、乙肝暴露宝宝喂养指导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与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无关,鉴于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宝宝的益处显著,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宝宝在接受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正规的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预防,能显著减少HBV母婴传播,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且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抗体持续保护42~63天。乙肝疫苗主动免疫紧随其后,建立自身免疫。

基于现有的证据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对于产后继续抗病毒药物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的宝妈可以母乳喂养。宝妈要注意喂奶前洗手,擦拭乳头;乳头皲裂或宝宝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宝宝7~12月龄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

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是人类延续的重要环节,只有在确定母乳喂养带来的弊大于利时,才考虑放弃母乳喂养。全社会应共同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我们一起加油!

(作者:林艳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产科 副主任护师

江秀敏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 主任护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