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围术期认知障碍的意外之旅

作者:林兰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在繁忙而有序的医院脊柱外科病房里,68岁的李奶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她因长期受腰椎疾病的困扰,终于鼓起勇气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当天,因医生们精湛的技术和团队的紧密配合,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李奶奶即将踏上康复之路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病房的宁静。

术后当天的深夜,本应安静休息的李奶奶却突然变得烦躁不安。她开始胡言乱语,不断要求下床去小便,尽管护士已经多次解释并确认她已插上了导尿管。更令人担忧的是,李奶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已经过世多年的亲人名字,还坚持要回家洗衣服,仿佛完全忘记了自己此刻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这一幕让在场的家属都感到十分困惑和不安,他们不禁疑惑:“怎么好好的做完手术就变‘傻’了呢?”其实,李奶奶所经历的,正是临床上老年人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简称PND)。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医学现象,它并非简单地“变傻”,而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短暂性器质性脑综合征。这种病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注意力下降、感受异常、思维混乱、记忆力减退、精神运动障碍以及睡眠周期紊乱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错觉,无法入睡,甚至有惊厥的倾向和强烈的恐惧感等情感反应。这些症状不仅让患者本人痛苦不堪,也给家属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护理难度。

这种认知障碍可发生在某些特殊患者,比如:1.高龄的患者,通常指年龄>65岁;2.有心血管、脑部疾病的患者;3.术前认知功能及精神异常的患者;4.长期服用影响人思维意识药物的患者;5.长期酗酒的患者;6.多次手术、麻醉的患者。

当然,即使是高危人群也不必太担心,医生也会对这些患者在围术期做出针对性的干预处理来避免发生: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实施了精准的麻醉管理,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给药速度,以减少对大脑的潜在损害,同时降低手术应激、低血压低氧等并发症,多模式疼痛治疗,这些可大大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一旦发生了认知障碍,患者不必过分焦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多数患者持续数天即能恢复,少数患者持续数月,极个别患者持续数年。

针对李奶奶的情况,医疗团队迅速对李奶奶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首先,他们为李奶奶更换了更为安静的病房,尽量减少外界噪音和干扰,帮助她放松心情,改善睡眠质量。医疗团队还采取了多模式疼痛治疗策略,通过药物、物理疗法和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来减轻李奶奶的疼痛感。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她的身体不适,还有助于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此外,医护人员还加强了与李奶奶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李奶奶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症状在3天后逐渐缓解。她重新找回了清晰的思维和稳定的情绪,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并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最终,在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李奶奶顺利渡过了这一难关,一周后顺利出院。

李奶奶发生的情况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现代医学在应对复杂医疗问题时的专业与高效。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手术和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时,不必过分焦虑和恐惧。只要我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并迎来健康的未来。

(作者:林兰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