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如何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

作者:蔡茂胜 福建省石狮市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是一项横渐面研究,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来自中国10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0991例(男性21446例,女性29545例)20岁以上参与者,均接受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检査,根据2017GOLD标准诊断慢阻肺,分析了中国慢阻肺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什么是慢阻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慢阻肺病的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危险因素有吸烟、粉尘或化学物质、环境烟雾、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家族史等。

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早期慢阻肺病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病情进展,症状日益显著;咳嗽、咳痰症状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而后期则以呼吸困难、气短、喘憋为主要表现,活动后气短会越来越明显。

慢阻肺危害大吗?

2018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对10个省市50991名人群调查显示,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高达13.7%,50岁以上人群15.5%,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该研究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目前慢阻肺已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是全球慢性病总死亡的四大慢病之一。

慢阻肺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特别到后期,出现严重的活动后气短,如换衣服都可能气喘吁吁,加之频发的急性加重而住院,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显示,2020年慢阻肺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世界银行/WHO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慢阻肺怎么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文件,建议将肺功能检测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内容,对于长期吸烟、粉尘或化学物质暴露等危险因素接触者,有活动后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

一般二级以上医院均可完成肺功能检查。经过近几年呼吸疾病防诊治体系的建设,我国已有1万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也可进行肺功能检查。

如何早期筛查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是一种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慢阻肺病可以通过早干预从而减缓肺功能损伤的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但是由于早期慢阻肺病症状隐匿,体格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阳性表现少,另外,由于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不给予重视、不积极就诊,因此在临床上的确诊难度较大,漏诊率较高。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是否有可能罹患慢阻肺病,我国的医学家们做了很多研究,基于国人特点开发的慢阻肺人群筛查问卷(COPD-SQ),更适用于我国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如果得分≥16分,则罹患慢阻肺病的可能性大,这时就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测以明确是否罹患慢阻肺病。

(作者:蔡茂胜 福建省石狮市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