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警惕!蜂蜇人,蜂亡了,人呢?

作者:张丽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图1)

(图2)

近日,某附属医院收治了多名被蜂蜇伤的患者。55岁的老王在野外工作时不慎被一群胡蜂蜇伤,自觉剧烈疼痛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立即被送入当地医院急救,病情进展迅速,患者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倾向,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4周后蜂蜇伤处逐渐形成焦痂,但肾功能依然没有恢复,家属担忧肾功能无法恢复需要长期依靠透析治疗。随后患者转院到某三甲医院,肾内科主任指示给老王做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蜂蜇伤引起的肾损害(急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小管坏死),医疗组立即予以相应的药物处理后,老王的肾功能逐渐恢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被蜂蜇伤后会容易引起急性肾损伤呢?原来,人被蜂蜇伤后会引发人体产生保护性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并对肾小管产生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因此肾脏更容易受到毒素的侵害。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蜂蜇伤,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同时做好以下事项,来减轻被蜂蜇后带来的伤害。

蜂蜇伤的识别

蜂蜇伤是指被蜜蜂(图1)、黄蜂(图2)等蜂类昆虫的尾刺刺伤后,其体内的毒液注入人体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反应。不同类型的蜂类,其毒液成分和毒性各异,因此产生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蜜蜂蜇伤:蜜蜂的蜇刺上带有倒钩,刺入皮肤后不易拔出,蜜蜂毒液主要为酸性,含有多种酶类和肽类物质,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少数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黄蜂(马蜂)蜇伤:黄蜂的蜇刺较为光滑,可反复蜇刺,且其毒液呈碱性,含有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毒性较强。被黄蜂蜇伤后,局部疼痛剧烈,红肿明显,且易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急救处理

遇到蜂蜇伤时,迅速而正确的急救处理是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1.火速撤离“战场”:遇到蜜蜂或黄蜂的围攻,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细致搜寻“小针”:找到安全的地方后,我们要像侦探一样仔细检查伤口。蜜蜂蜇人时,它们的蜇针可能会留在皮肤里,就像一根细小的“针”。

●3.酸碱中和小妙招:蜜蜂蜇伤可用肥皂水(弱碱性)或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伤口,以中和酸性毒液;黄蜂蜇伤则可用食醋(弱酸性)清洗,以中和碱性毒液。

●4.冷敷减轻肿痛:用冰块或冷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5.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密切关注症状变化,留意过敏(皮肤痒、红斑等)及全身症状(恶心、呕吐、头晕、乏力)。

●6.专业治疗不可少:若被蜇者出现过敏反应或全身性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后续治疗

对于轻度蜂蜇伤,经过上述急救处理后,一般可逐渐缓解。但对于重度蜇伤或伴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包括抗过敏、紧急抗休克,以及局部细心呵护和预防感染等处理。

预防策略

想要和蜜蜂、黄蜂这些“空中小伙伴”保持距离,避免不愉快的“亲密接触”吗?那就来学学这些简单又实用的预防策略吧!

1.远离蜂巢,不扰其家。

2.穿衣浅色,长袖长裤,减少暴露。

3.户外忌甜香,免招蜂群。

4.遇蜂攻,速遮体或躲藏,勿跑勿打。

通过正确的识别、正确的急救处理、有效的后续治疗以及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蜂蜇伤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作者:张丽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