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是指大便在肠道内存留时间过长,使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2次)、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者虽然间隔时间不长,但每次排便困难费力、大便干燥的病症。儿童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较大的困扰。根据原因的不同,便秘可以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可通过饮食调节、排便训练及适当活动等方法进行治疗,而器质性便秘一般需要外科治疗。今天带大家认识的就是一种常见的长期顽固性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HD)是下消化道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约每5000个活产儿就有一人发病,国内占消化道畸形第2位,临床上常表现为患儿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顽固性便秘及腹胀、呕吐等,若不及时治疗,约有30%的患儿在新生儿期就会并发小肠结肠炎,严重时危及生命。手术是HD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术前需进行长达3个月左右的回流灌肠,术后仍要面临着扩肛、训练排便、警惕并发症等问题。由此可见HD患儿家庭需要面临长期居家护理的艰巨任务。
术前回流灌肠
灌肠时室温保持在24℃~26℃,以防着凉;用物:针筒、型号合适的肛管、凡士林、一次性垫巾、温度39℃~41℃的温生理盐水;时机:一般选择餐后1小时;灌肠前评估:腹部情况、饮食情况及排便情况;动作:轻柔,禁忌暴力;要点:肛管要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全程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情况,注意评估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气味;原则:出量≥入量;结局评价:灌出液清澈无粪质;警惕:肠穿孔,若有洗肉水样液体流出,立即停止,前往就近医院就医。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元素均衡摄入。饮食清淡易消化:患儿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为主,多吃富含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热量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防发生便秘,进一步加重病情。保证患儿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以维持身体健康。建议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瘦肉、豆类等。年长儿建议多饮水,除正常饮食补充水量外,需额外补充饮水量(温开水、果汁或蔬菜汁等)。手术后,更需增加营养补充,促进患儿恢复。
排便训练
①环境准备:提供孩子喜欢的马桶,保证环境隐蔽及清洁,给予鼓励,避免责骂;②体位正确:蹲位排便(蹲位更利于大便排出);③时间适宜:5~10分钟(太长会引起孩子不适);④定时排便:早餐后30分钟~1小时(早餐后有胃—结肠反射,利于排便);⑤必要时进行肌肉训练(肛门括约肌运动锻炼、提肛肌运动锻炼或腹肌运动锻炼)。
扩肛锻炼
①遵照医生交代进行扩肛;每日定时,饭前或饭后30分钟~1小时;一定紧张度原则:扩肛器出入不宜太松,匀速、禁止暴力;不间断原则:生病、哭闹均坚持。②扩肛器使用注意事项:手持扩肛器,凹面朝上;扩肛时紧握扩肛器,防止滑入肛门直肠内;使用前用菜籽油、色拉油等润滑;使用后清水清洗干净即可,不必高温消毒,避免烫伤。③扩肛顺序:润滑扩肛器→扩肛→坐浴→进食。
先天性巨结肠的居家护理需要家长的耐心照顾和细心观察,从而帮助患儿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方媛媛 福建省儿童医院 普外/新生儿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