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健康。当下治疗药物包含他汀类、贝特类、树脂类、烟酸及其衍生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效果显著,近50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上功不可没。然而,即便用到最大耐受剂量,仍有部分患者的LDL-C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
这时,新型降脂药PCSK9 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血脂异常治疗开拓了新方向。那PCSK9 抑制剂究竟是什么呢?人体肝脏会产生一种叫PCSK9的物质,它就像个“捣乱分子”。肝脏上还有一种名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DL-R)的“小抓手”,原本负责抓取血液中不好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并清理出血液,维持血液干净。可PCSK9会与“小抓手”结合,致使“小抓手”被破坏,无法再清理坏胆固醇,血液中的 LDL-C就会增多,危害健康。而PCSK9抑制剂就像“正义使者”,能抑制PCSK9的破坏行为,让“小抓手”正常工作,清除血液中的坏胆固醇,降低其水平,保护身体健康。并且,它在降脂机制上与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互补协同。
目前,已经上市的PCSK9 抑制剂有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莱西单抗(中国原研)、英克司兰钠等。其中,英克司兰钠作用更为持久,注射一剂疗效能维持半年,属于超长效PCSK9抑制剂,于2023年8月22日在我国获批使用。
PCSK9抑制剂到底有多厉害?中等强度(推荐亚洲人群的用药强度)的他汀类降脂药可降低LDL-C水平约25%~50%。研究表明,像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这类PCSK9抑制剂单独使用,能显著降低平均LDL-C水平达60%左右;与他汀类药物联合,能使低密度脂蛋白降幅达到75%;与他汀类药物及依折麦布联合使用,降幅更是高达85%。
PCSK9抑制剂适合哪些人群呢?一是冠心病患者,使用它能降低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冠脉血运重建的风险。二是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在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无法达到LDL-C目标的人群。
此外,PCSK9抑制剂优势明显。一方面,它降低胆固醇效果显著,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PCSK9可作为炎症因子,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内皮功能障碍和平滑肌增殖。PCSK9抑制剂除调节血脂外,还可能对整体代谢、血栓因素、肾功能、斑块、中枢和血管等产生影响。不仅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保护血管和心脏,还有抗炎作用,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从临床结果看,与他汀类等传统降脂药相比,它的不良反应更少且轻微。以往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肌肉酸痛,长期服用还会使血糖升高。而使用PCSK9抑制剂,仅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情况,不会出现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症状,也不会刺激损伤肝脏。不过,因上市时间短,长期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待更多临床验证。另一方面,它用药频率低,依从性好。每月用药1~2次的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比天天口服制剂依从性高;每年用药2次的英克司兰钠,更是实现轻松降脂,其类似疫苗的给药频率和方式,被称为“血脂疫苗”。
当然,作为新药,PCSK9抑制剂也存在价格昂贵、需要皮下注射等问题,这给打开国内市场增加了难度。但随着更多口服制剂的开发和同类药物进入市场,给药会更便捷,价格竞争也会更激烈,未来有望极大改变我国降血脂药物市场的格局。
(作者:叶欢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