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发现糖前期 如何“逆转”

黄良陟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6.1≤空腹血糖<7.0mmol/L叫空腹血糖受损,7.8≤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叫糖耐量减低,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群真不少,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超过1/3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关于糖前期提醒大家3点:①糖尿病前期阶段的血糖对身体已经有损害;②如果不干预,5年内约67%发展为糖尿病;③糖尿病前期有可能逆转到正常,这个时期的逆转要比糖尿病阶段的逆转容易多了。所以建议35岁以上的人每年要体检血糖,发现糖尿病前期的人,珍惜机会行动起来,从这5方面着手:

饮食调整

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逆转糖尿病前期的基础。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精制谷物和添加糖。增加全谷物、杂豆类、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例如,将白米饭换成糙米饭、杂粮饭,吃红薯、玉米等作为主食的一部分。

其次,要保证充足的蔬菜摄入,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低且对血糖影响小。建议每餐都有大半盘蔬菜,种类应多样化,要少放油。

要限制脂肪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和糕点等高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取。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身体正常代谢功能,避免因节食导致肌肉流失,影响血糖代谢。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直接降糖,也能增加肌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推荐将运动时间拆分成每天30分钟左右,便于坚持。

除了有氧运动,还应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力量训练可以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平时缺乏运动的人,开始运动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身教练,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腹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超重或者肥胖的人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逐步减轻体重,即使只减轻5%~10% 的体重,也能改善血糖代谢情况。

控制体重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避免采用过度节食等不健康的减肥方法,这可能反而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采用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体重缓慢而稳定地下降,并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规律作息

良好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对于血糖调节同样重要。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干扰激素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升高。

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干扰睡眠。

此外精神压力也不容忽视。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使体内的应激激素处于高水平,不利于血糖控制。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使用家用血糖仪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建议每周至少检测1天。另外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以便医生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糖尿病前期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关键时期。通过在饮食、运动、体重控制、作息和监测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长期坚持,有很大机会成功逆转糖尿病前期,远离糖尿病的威胁。关键是要行动起来,肯自律肯改变,就能掌控自己的健康,迈向健康生活的新征程。

(作者:黄良陟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