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设立小目标 轻松应对糖尿病

作者:罗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管护师

老李得了糖尿病,复诊时交流,“出院后我的每一天都围着糖尿病转,早上起来测空腹血糖,自己做饭,吃完盯着时间,餐后1小时运动,餐后2小时测血糖,如此继续午餐、晚餐,一天什么也不用干”,现实中有的糖友甚至有多个血糖仪,一个监测点多个血糖仪同时测量,血糖数值不一样,让糖友的“忙碌”生活雪上加霜。

糖尿病管理专家说:对大多数病友,最重要的是多与医护人员沟通三个方面的自我管理技巧:怎么吃?怎么动?怎么记录(血糖、血压、体重、饮食、运动等)?要实现这三方面的长期自我管理,需要糖友学会设立阶段的行为改变小目标。以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来举例,教会糖友设立小目标。

准备——明确目标与态度

1.目标清晰:根据个人情况,设定可实现的饮食控制、运动习惯、血糖控制等目标,目标一次设定不超过3个,不要将全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

2.乐观积极:糖尿病虽需长期管理,但并非不可控。

3.好好学习:通过书籍、网络课程、医生讲解等途径,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状、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相关技能,并将重要知识点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参考和回顾。

行动——设定可执行的目标

1.与医务人员交流,发现自己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取正确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知识,从而设定阶段性目标。例如:老李早上吃一大碗稀饭配咸蛋,中餐和晚餐共同的问题是米饭量偏多且饭后坐着或躺着不运动,那老李的第一个小目标是饮食小目标:早餐是杂粮粥(比原来碗小)配煮鸡蛋或蒸蛋,中餐和晚餐吃7~8分饱,调整进餐顺序(先吃菜,再吃鱼、肉,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进餐时间20~30分钟);第二个小目标是避免饭后坐着或躺着不运动,可以协助做家务,饭后1小时快走(10~30分钟);第三个小目标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老李问:“以上三个目标看着好像也不是很难,但血糖怎么测呢?”

2.糖友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疾病、药物都会对血糖造成影响。当糖友能达成饮食目标,做到三餐定时(每一餐次时间尽可能一致,如每天早餐定在7点,中餐定在12点,晚餐18点)、定量(每餐饮食量应按照极化分量进食,不任意增减)、定质(食物种类或烹饪方法尽可能一致,如中午习惯吃汤面者,则中餐主食不随意改成干饭或馒头,否则前后两天午餐后血糖差异很大);能达成运动目标,三餐饭后规律运动,按时服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这时候再来看血糖才更有意义(注意: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随时加测血糖;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及时测血糖并就医)。

信念——定期随访不可少

糖尿病应对有上面说得那么简单吗?糖友的综合控制目标是个体化的,需通过病情评估结合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以及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糖友遵医嘱一年一大查,三个月一小查。

糖友的行为小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建议糖友每月定期随访(带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记录单),与医生共同讨论并动态调整每一阶段的行为改变目标、优化治疗方案,轻松应对糖尿病。

(作者:罗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管护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