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喝水吃药 你做对了吗

作者:赖凌燕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水是生命之源,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水参与:新陈代谢、血液循环、食物消化、营养输送、废物排泄、体温调节、皮肤滋润等等。既然水这么重要,那么是喝得越多越好吗?其实,服药用水也有讲究,喝多喝少、温度高低等,都可能会影响药效。

控制水分摄入 保证药效

首先,让我们看看哪些药要少喝水,喝水不对,药效可能会降低。

1.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片、铝碳酸镁、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片等。还有止泻药:蒙脱石散。这些药会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果服药后大量饮水,水会将药物带走,影响药物疗效。所以在服用上述药物后短时间内尽量不喝水。

2.止咳化痰药:川贝枇杷膏、复方甘草合剂等,这类药需要多些时间停留在喉咙里,才能更好地缓解喉咙的不适。服用后若大量饮水,同样也是将药物带走,无法减轻喉咙的不适。

3.有些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它们需要舌下含服,通过舌下黏膜吸收,一般在5分钟左右起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用水送服起效慢,且吞咽后在消化道被吸收和代谢,药效大大降低,在紧急情况下会影响救治效果。

适当多饮水 更利于健康

其次,当我们需要服用下列这些药物时,就需要我们多饮水,让这些药物更好地完成它们的治疗作用。

1.平喘药:茶碱控释片、二羟基茶碱(喘定)等,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易致脱水,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同时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较低的情况。因此,建议口服或输液此类药物后,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饮水。

2.利胆药: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机械地冲洗胆道,有助于排出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和胆结石术后残留的少量结石。但利胆药中苯丙醇(利胆醇)、曲匹布通(舒胆通)、去氢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服后可能会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因此,服用期间应尽量多喝水,以避免过度腹泻而脱水。

3.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唑来磷酸等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因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的尿量达2000ml 以上。且不能将氯膦酸盐与含有钙的食物如牛奶以及其他含2价阳离子的药物同服,因为它们会减少膦酸盐的吸收。

4.抗痛风药:服用排尿酸药如丙磺舒、别嘌醇等,应多饮水,每日保持尿量在 2000ml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5.抗尿结石药:服用中成药排石汤、排石冲剂,或西药消石素后,都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500~3000ml,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6.电解质:口服补液盐(ORS)粉、补液盐等,按说明书要求每袋加足量的凉开水冲溶后服下。

喝温水 准没错

让我们再看看下列这些药不宜用热水服用。

1.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此类药中多是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菌,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维生素类: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等, 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3.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等,多数不耐热,服用时不宜以热水送服,宜选用温开水。

生活中喝水看似很寻常的一件小事,却也有小玄机,喝对水,好得快。希望小小的提醒,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共同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赖凌燕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