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芳
患者多了三倍
福建省老年医院挂职副院长邓朝胜教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老年医院都有坐诊,在他的门诊,近来,看感冒和流感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不少。“粗粗估计有多了三倍吧,一个上午接诊30个患者,四分之一都是因为感冒或流感来的。不仅如此,近来身边咨询流感用药的亲朋好友也多了很多,几乎每天都有好几个这方面的咨询电话。”邓朝胜教授告诉记者。
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近来因为流感住院的患者并不少。
“我们接诊了一个30多岁的年轻女性,她因为反复高烧伴气管炎近一个礼拜而被收治入院,后检测发现是甲流,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她很快就出院了,可没想到一个礼拜后,她丈夫也因为甲流导致高烧不退而来住院治疗。”省二院呼吸科科室副主任李大治博士表示。
除了高热 低烧也要多注意
相较于感冒,一般流感的症状更重、起病更急,往往是38.5℃以上的发热,除了咳嗽咽痛以外,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特别乏力等。
但邓朝胜教授提醒,低烧也别大意。“临床观察发现,这波流感也不少是以低烧、咽喉疼痛、全身乏力为主诉症状。因而,判断是流感还是感冒,除了观察自身症状外,也要看是否有流行病接触史,如果有接触过患上流感的亲朋同事,或近期没有做相应保护措施,去过人流聚集的地方或医院等地返回后出现全身症状的,很大概率就是流感。”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基础疾病较重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建议找专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抗病毒治疗。
“生病就是胖子拿肉抵,瘦子拿命抵”吗
近来,网上还流行一句话:“生病就是胖子拿肉抵,瘦子拿命抵。”对此,邓朝胜教授表示,太绝对了,太胖和太瘦都不好。
“临床上疾病的高危人群一般都包括了肥胖、孕妇、儿童和年老体弱等。肥胖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造成靶器官损害,如脂肪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也影响呼吸(如走路活动气喘等),流感容易引发心肺等并发症,这样,就容易造成所谓的‘雪上加霜’,加重病情。当然,如果过于瘦弱,同样也不好,没点肌肉和脂肪,也经不起疾病消耗。因此,要健康美,而不是一味只追求瘦。”邓朝胜教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