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如同一位隐形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据相关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很多人对其认知却存在诸多误区,甚至忽视了它的严重危害。
高血压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诊断高血压需要多次测量血压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这表明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不良生活方式
高盐高脂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导致血压升高。
3.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人体的交感神经会持续处于兴奋状态,使血压升高。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下降,血管腔变窄,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5.体重因素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腹型肥胖,应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虽然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却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对身体的多个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1.对心脏的危害
左心室肥厚: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的左心室的肌细胞逐渐肥大,心肌变厚。冠心病: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冠状动脉内形成斑块,堵塞冠状动脉管腔时,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心力衰竭:心脏在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下,会逐渐失去正常的泵血功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2.对脑的危害
脑出血: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高血压会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腔变窄。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障碍:长期高血压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障碍。还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晚年幸福。
3.对肾脏的危害
长期高血压会使患者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会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4.对眼睛的危害
当血压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还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1.非药物方面
健康饮食:每人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内。多吃全谷物、水果和蔬菜,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等,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维持理想体重:控制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24,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规律性锻炼:每周运动3至5次,每次持续30至60分钟,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强化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血压。压力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来缓解压力。定期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方面
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需根据患者合并症个体化选择遵循医生指导。
通过上述预防和治疗措施,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李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