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血栓堵“要道” 腹痛难控制

黄浩 福建省老年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82岁老伯,凌晨4点因剧烈腹痛4小时送入急诊抢救室。老伯是夜间突发右下腹持续剧烈闷痛,伴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2次,腹泻3次,无呕血、便血。夜班医生考虑急性肠炎,予解痉、止吐、静滴抗感染,无改善。老伯既往有永久性心房颤动(未服用抗凝药)。查体:房颤心律,右中下腹压痛,肠鸣音活跃,其他无特殊。全腹CT平扫提示右肾周及右中下腹少许模糊灶,考虑炎症可能。结合患者长期房颤未服用抗凝药,D二聚体明显升高,考虑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能。立即完善肠系膜上下动脉CTA提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即予肝素钠抗凝后转介入科介入溶栓后康复出院。

是的,这患者就是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在人体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里,有一些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 “交通要道”,肠系膜动脉便是其中之一。一旦它被血栓这个“路障”堵住,就会引发极为凶险的状况——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犹如一颗突然引爆的炸弹,给健康带来重创。

肠系膜动脉:

肠道的“生命补给线”

肠系膜动脉就像勤劳的快递员,负责把富含氧气与养分的血液输送到肠道各个角落,让肠道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消化、吸收工作。一旦这条“补给线”出问题,肠道细胞立马陷入“断粮断氧”的绝境,短时间内,肠道的正常运转就会全面瘫痪。

栓子从何而来

肠系膜栓子多起源于左心房,常与心律失常(如房颤等)相关,也可由心内膜炎引起的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菌栓脱落导致。

发病时的紧急信号

腹痛:往往是毫无预兆地突然袭来,疼痛程度极其剧烈,很多患者形容像是被刀绞一样,而且常规的止痛手段根本没用。这是因为肠道缺血后,痉挛收缩发出的“求救信号”。

腹泻与呕吐:肠道功能紊乱,吃进去的东西消化不了,身体就想赶紧把它们排出去,于是频繁腹泻、呕吐,吐出来的东西刚开始可能是胃里的食物残渣,到后面甚至会有胆汁。

便血:随着肠道缺血愈发严重,肠黏膜开始坏死、脱落,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就会混入粪便排到体外,这时候便血就出现了,是病情恶化的危险信号。

为何它如此凶险

肠道对缺血的耐受时间非常短,短则数小时,长也不过十几小时。要是没能及时察觉、救治,肠道就会不可逆地坏死、穿孔,大量细菌和毒素从肠道泄漏到腹腔、进入血液,发生肠源性感染,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据统计,延误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能飙升到50%~80%。

如何诊断与急救

诊断手段:医生会先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在发病早期,患者腹部查体无明显压痛或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明显升高,是重要判断依据。对于疑诊为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肠系膜动脉CTA或肠系膜血管彩超,快速锁定栓塞位置、程度。

急救措施:时间就是生命,一旦确诊,要立刻开展抗凝、溶栓治疗;或介入溶栓、取栓直接重建血运,让肠道重获生机。

预防要点

管控基础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乖乖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稳住病情,减少血栓生成、脱落风险。

适度运动:久坐不动容易让血液变黏稠,日常保持适度锻炼,像散步、慢跑,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安营扎寨”。

术后防血栓:经历大手术的人,术后按要求使用抗凝药物、穿医用弹力袜,还得尽早下床活动,不给栓子可乘之机。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留意身体发出的预警,并且做好日常预防,就能在关键时刻拉自己一把,守护肠道乃至全身的健康。

(作者:黄浩 福建省老年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