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党支部书记、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劭赓做客福建卫生报《医生我想问》直播间,与大家分享肺结节防治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人数已超15万人次。
得了肺结节 需要综合评估多项因素
直播开头,陈劭赓分享了自己门诊中的一个案例:家住泉州的40多岁的张先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喜欢跑马拉松。几年前,他在门诊检查时发现肺部有毛玻璃结节,后期结节逐渐出现实性成分。张先生很担心,一旦做了肺部手术,会影响肺功能,从而无法继续跑步。
陈劭赓仔细分析了张先生的病情,发现结节长在肺周边位置,起初诊断为原位腺癌。陈劭赓并没有建议马上手术,而是鼓励张先生保持运动爱好,锻炼身体。后来,随着病情发展,陈劭赓发现结节逐渐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经过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最终决定听从他的建议,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认为微浸润性腺癌。
术后,在陈劭赓的指导下,张先生逐渐康复,如今又可以继续跑步,恢复正常生活。陈劭赓提醒,得了肺结节,并不是需要立马切除,而是需要综合评估多项因素,由专业医生定制个性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AI诊断 靠不靠谱
现在很多单位都配备了专门的AI诊断肺结节软件。软件基于大数据,结合CT影像中可能存在的肺结节,可以通过算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供指引。
陈劭赓指出,软件给出的结果,医生需要进一步核实。例如,患者的高危结节是否真的高危?低风险结节是否真的低风险?真正涉及如何治疗,还需要临床医生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经验做出判断。因此,AI软件并不会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目前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
肺结节高危人群需警惕
陈劭赓提醒,在肺结节的防治中,这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长期吸烟者、有肺部疾病史的人群、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职业暴露人群、老年人。
陈劭赓表示,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过程。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是预防肺结节形成的重要措施。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支持单位: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