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药是常事,可拿到缓控释药片时,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药能掰开吃吗?这看似简单的疑问,实则与用药安全、治疗效果紧密相关。
独特原理,显著优势
缓控释药片主要有三种类型。
骨架型:把药物和特殊骨架材料充分混合,骨架材料如同会缓慢溶解的“容器”。在胃肠道消化液的持续作用下,药物随之缓缓释放。就像治疗关节炎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常用可溶蚀高分子聚合物作骨架材料。在胃酸和肠液作用下,药物均匀融入身体循环,每天仅需服1~2次,就能长时间缓解关节疼痛,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膜控型:膜控型缓控释药片是给药物裹上带细密小孔的半透膜。水分透过膜使药物溶解,溶解后的药物通过膜上小孔缓慢释放。
渗透泵型:渗透泵型缓控释药片的片芯外包裹半透膜,一端有激光打出的小孔。药片进入胃肠道后,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膜内外形成渗透压差,通过小孔持续恒速释放。比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膜上小孔大小和数量依据药物特性和人体吸收规律精密确定,确保药物按特定速率稳定释放,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有效避免血压波动对心脑血管的损害,降低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缓控释药片的设计,给患者带来两大突出好处:既能长时间维持稳定血药浓度,精准控制病情;又能显著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多数情况:严禁掰开
多数情况下,缓控释药片严禁掰开服用。其结构就像一台精心打造的精密仪器,一旦掰开,就如同破坏了仪器的核心部件,打乱药物缓慢释放的节奏。原本应缓慢释放的药物,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不仅无法实现缓控释效果,还会使体内药物浓度瞬间飙升,引发严重后果。
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例,掰开后包裹药物的半透膜被破坏,药物会大量快速释放,导致血压骤降,甚至可能引发休克,危及生命。降糖的格列吡嗪控释片也是如此,掰开服用会使大量药物快速进入血液,血糖急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严重时会昏迷。缓控释胶囊同样不建议掰开,胶囊里的小丸通常有特殊包衣以实现缓慢释放,打开胶囊就会破坏这一过程。比如硫酸吗啡缓释胶囊,打开后药物快速释放,不仅无法持续止痛,还可能因剂量瞬间过大产生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危及生命。
特殊情况:有刻痕可谨慎操作
不过也有例外,有些缓控释制剂在设计时考虑到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会在药片表面设计刻痕。这类有刻痕的缓控释药片,可以沿着刻痕小心掰开服用,比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有刻痕的缓控释药片虽可掰开,但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嘱咐操作,不能随意增减掰开的剂量,否则会影响药物疗效,带来风险。
正确判断与操作:谨慎是关键
患者面对缓控释药片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这是判断能否掰开的最直接依据,说明书上会明确标注。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他们会根据药物情况和患者病情给出专业建议。
缓控释药片的使用需格外谨慎,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让缓控释药片发挥最大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
(作者:庄梅蓉 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中心卫生院 药房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