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发病率位列第5位,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率位列第2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黄曲霉毒素摄入过多、代谢功能异常及遗传等,均会使肝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进而恶变为肝癌。我国最常见的肝癌发病原因为乙肝病毒感染,乙肝—肝硬化—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癌发病三部曲。
早期肝癌常无特异性症状,对于有以上病因的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与监测就显得异常重要,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根据国家卫健委2024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建议,推荐肝癌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筛查及监测。
外科手术切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早期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除了外科手术,早期肝癌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吗?治疗风险及疗效如何?外科手术后复发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这些成为许多肝癌病人及家属心中的疑惑。
肝癌消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借助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如B超、CT或MRI的引导,将直径仅2mm粗细的消融针经皮肤精准穿刺进入肝癌组织内,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微创治疗方法。
肝癌消融治疗主要适合哪一类的患者呢?它主要适用于肝内肿瘤体积小、数目少的患者,比如肝内单发肿瘤直径≤5cm,或肝内多发肿瘤≤3个、单个最大直径≤3cm。对于这类患者,尤其是≤3cm的肝癌,消融治疗的疗效可媲美外科手术切除。同时消融治疗也可以与外科手术、介入栓塞等进行联合,起到取长补短、协同增效的作用。
肝癌消融治疗有哪些优势呢?
1.微创:无需开刀,仅通过单针或双针即可完成治疗,体表创口仅有小针眼,安全性相对高,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2.精准:消融针由B超、CT或MRI影像引导,可以精确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3.对肝功能影响小:相比传统外科手术,消融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特别适用于高龄、合并其他疾病、严重肝硬化、肿瘤位于肝脏深部或中央型肝癌的患者。
4.可重复性强:如果肿瘤复发,可以再次进行消融治疗。
肝癌消融治疗的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纳米刀消融及化学消融等。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为基于高温的热消融技术(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及基于深低温的冷消融技术(如冷冻消融)。射频及微波消融类似于在肿瘤内部置入小型电热棒或微波炉,通过消融针尖释放热能,使肿瘤内部快速升温达100℃以上,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凝固坏死。冷冻消融类似于在肿瘤内部置入小型的超低温冰箱,通过氩气、液氮等快速制冷降温至-140℃~-196℃,再通过氦气、无水酒精等快速加热升温,使肿瘤细胞在极短时间内经历“冰火两重天”,从而导致肿瘤发生液化坏死。不同的消融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缺点,需专科医师进行优选。
肝癌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精准、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新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早期肝癌、不适合手术及术后复发的小肝癌患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作者:陈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