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因发现乳房肿块就医。该患者乳房体积较小,肿块位于右乳外下象限,距离乳头约1.5cm,大小约2.0cm×2.0cm,先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确诊浸润性乳腺癌。由于患者较年轻,且有强烈的保乳意愿,对假体植入重建手术较为排斥。通过术前辅助检查明确肿瘤浸润范围以及与乳头乳晕复合体关系后,在全麻下行右乳癌保乳根治术+垂直疤痕乳房成形术+J型整复术。术后乳房外观保持较好,手术效果满意。
上述案例的患者如果选择单纯的象限切除术,很有可能造成患侧乳房的严重变形,特别是放疗后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移位更易导致乳房外观损害。
发病趋势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临床医师癌症杂志》最新发布的2024年癌症发病死亡预测报告,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统计,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并且发病年龄段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
治疗进展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靶向等的综合治疗模式。从1894年William Halsted提出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手术至今,乳腺癌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从“最大范围全部切除”到“最小范围有效切除”的转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乳腺外科医师不仅要做的是如何保留患侧的乳房,而且要让保乳术后的患者乳房更加美观。
目前保乳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就是乳房区段或者乳房象限切除术,需要切除肿瘤所在部位的区段或象限乳腺组织,及其表面皮肤和肿瘤下方的胸肌筋膜。由于我国女性乳房大部分不太丰满,选择此种方式需要切除大量乳腺组织来保证手术切缘阴性,因此术后患侧乳房可能出现局部凹陷、乳头移位等情况,严重影响乳房形态。
什么是“OPS术”
通过结合肿瘤整形外科的理念与技术,将整形外科技术用于乳腺肿瘤患者治疗,把肿瘤治疗安全原则和乳房的美学经验完美地有机结合,乳腺肿瘤整形修复术(onco-plastic surgery,OPS)这一新名词随之诞生。该技术在我国许多大型肿瘤治疗中心已广泛开展。
OPS术依然遵循保乳技术的肿瘤学安全性原则,在不影响局部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术前由肿瘤外科医生对乳房的缺损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准备,术中采用肿瘤整形乳房手术技术,在缺损部位进行局部自体组织充填,进而改善保乳术后的乳房外形。
OPS术可分为容积移位技术和容积替代技术。所谓的容积移位技术指的是通过移动乳房内的腺体组织,来填充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区域,保持乳房的自然形态。这也是运用最多的乳腺肿瘤整形修复术术式。而容积替代技术则是通过移植自体组织填补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区域,包括有带蒂皮瓣技术和游离组织瓣技术等。这让手术切除腺体量>20%、肿瘤大小>5cm、多灶或多中心病灶的患者保乳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该手术方式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因手术遭到破坏的器官功能和外观,也对患者术后自信心的树立起到极大的帮助。该手术方式已成为乳腺外科发展的热点方向。
(作者:彭翌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甲乳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