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儿童孤独症 爱与理解是最好的良药

许伟彬 泉州市惠安县疗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独自闪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医学上,他们所患的疾病叫作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这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常伴随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像无形的玻璃罩将孩子与外界温柔隔开。了解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与早期干预意义,用科学认知破除误解,是我们给予这些孩子温暖支持的第一步。

儿童孤独症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一般在3岁之前就会有明显表现。其核心症状主要体现在社交障碍、语言发展迟缓以及重复刻板行为这三个方面。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最为突出的表现。他们往往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不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很少对他人的呼唤做出回应。在与同龄孩子玩耍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参与互动,常常独自玩耍,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比如在幼儿园里,其他孩子一起嬉笑打闹,而孤独症儿童可能会独自坐在角落,对同伴的邀请无动于衷。

语言发展迟缓也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许多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口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孩子晚很多,有的甚至到四五岁还不会说话。即便学会说话,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存在异常。他们可能只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不能根据语境进行有效的交流,也难以理解隐喻、幽默等较为复杂的语言形式。

重复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的另一大特征。他们会反复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通常是无目的的。同时,他们对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的规律性要求极高,一旦生活中的某些常规被打破,就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烦躁。

儿童孤独症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科学界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孤独症患者,那么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会相对增加。环境因素方面,母亲在孕期的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概率。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至关重要。一般来说,1~2岁是孤独症儿童早期诊断的关键时期。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社交障碍、语言发展迟缓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一旦确诊,就要尽早开始干预治疗。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等等,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减少刻板行为,尽可能地融入正常生活。

面对孤独症儿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无尽的耐心和爱,积极学习相关知识,配合专业人员进行干预训练。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如设立特殊教育班级、开展融合教育活动,让孤独症儿童有机会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儿童孤独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理解和支持,通过早期诊断和科学干预,这些“星星的孩子”也能逐渐走出自己的世界,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让我们用爱为他们点亮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温暖与希望中茁壮成长。

(作者:许伟彬 泉州市惠安县疗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