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听身边的亲朋好友提起过颈肩腰部不适、手脚麻木或乏力等问题。繁重的工作、长时间伏案或玩手机,确实会让颈椎和腰椎“压力山大”。长期或反复地感到颈部酸胀、四肢乏力,甚至连拿东西、走路都越来越吃力,并且手脚麻木不是一过性的,而是逐渐加重,那么就要格外留意。因为除了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外,某些严重疾病(如脊髓肿瘤)也可能潜藏在这些表面相似的症状之下。
什么是脊髓、脊髓肿瘤
脊髓就是隐藏在我们的脊柱骨骼中的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它上连大脑,下接周围神经,可将大脑发出的指令分发至身体各处,也会把肢体、内脏等部位的感觉信号上传到大脑。脊髓肿瘤指的是生长在脊髓或其周围组织(如神经根、脊膜、椎管等部位)的一种肿瘤。好比在道路中央或两旁冒出了一块“拦路石”,阻碍了信息的正常通行。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坐落”于脊髓的不同层面,有些是从脊髓本身冒出,有些则从周边悄悄地“侵入”。脊髓肿瘤根据位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髓内肿瘤,即生长在脊髓内部的肿瘤;另一种是髓外肿瘤,即发生在脊髓外部的肿瘤。此外,还有一些肿瘤同时跨越多个区域,比如从脊柱管内长到外部,形状类似沙漏,这类肿瘤被称为“沙漏型肿瘤”。
它会带来哪些麻烦
早期阶段,常见的症状包括手脚的感觉减退、麻木,以及局部疼痛等。有些人会觉得手脚麻木、皮肤像被针扎、走路变得摇晃难稳,甚至双腿逐渐无力。这些症状可能缓慢发展,让人误以为只是肩颈劳损或腰肌劳损,直到出现大小便异常或行动严重受限才引起警觉。殊不知,这些都可能是被肿瘤压迫的脊髓正在“抗议”!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非常关键,有助于在病情恶化之前及时控制。
为什么会出现脊髓肿瘤
目前医学界仍在不断探索,涉及基因突变、细胞生长失控,以及某些遗传疾病或环境因素。这并非哪一种不良习惯单独造成,但长时间的健康忽视、缺乏及时体检,的确会使它在体内悄然成长,容易“埋雷”。
如何有效发现和确诊
脊髓肿瘤的“侦查”主要靠MRI(磁共振成像)来完成,它能非常清晰地呈现脊髓与椎管的结构。若需要辨明肿瘤的良恶性,手术后的病理检查则是“金标准”。
关于术后生活与康复
脊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硬膜外肿瘤和硬膜内髓外肿瘤由于不在脊髓内部,相对容易摘除。但硬膜内髓内肿瘤位于脊髓中,手术时需格外小心,避免损伤脊髓神经。此外,对于从其他器官转移而来的脊髓肿瘤,常结合放射、化学治疗来控制病情。
术后康复,身体允许下应尽早开始活动。对于一些硬膜内肿瘤的手术患者,术中需要打开硬膜,可能会造成脑脊液泄漏,需要术后几天卧床静养。休息过后,再逐步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
颈部酸胀、四肢无力、手脚麻木这些常见症状往往会被我们归咎于“太累了”“年纪大了”“坐姿不当”,忽略背后存在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检查,早期诊断与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在专业干预下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拖到几乎不能走路的阶段再手术,即使成功,也可能因为神经受损过重而难以恢复。把握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才是迈向健康和安心的关键一步。
(作者:卢峰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金山院区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