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药”懂止痛 开启无痛人生

在生活中,疼痛是人们常遭遇的困扰。小到头疼脑热、肌肉拉伤,大到手术创伤、癌痛折磨,疼痛不仅让身体不适,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过,只要正确认识和使用止痛药物,就能为我们打开无痛生活的大门。

疼痛的类型与原因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信号,它提示我们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比如受伤、手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损伤愈合后疼痛就会消失。像手指被划破,那一刻的刺痛就是急性疼痛,它能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避免进一步伤害。

慢性疼痛则是指持续或者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的疼痛,病因往往较为复杂。例如,关节炎引发的关节疼痛,由于关节软骨磨损、炎症刺激,导致疼痛长期存在;癌症患者的癌痛,是肿瘤侵犯神经、组织,或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止痛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止痛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非甾体抗炎药是常见的一类,像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起炎症和疼痛的物质,减少它的合成,就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布洛芬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还能用于退烧。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芬太尼等,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它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能有效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产生强大的镇痛效果。在癌症晚期,患者往往承受着剧烈的疼痛,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能极大地减轻他们的痛苦。不过,这类药物有一定的成瘾性和副作用,如呼吸抑制、便秘、恶心呕吐等,所以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止痛药物,比如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对于某些神经病理性疼痛,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能通过调节神经传导,改善疼痛症状。

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疼痛的原因,不能盲目止痛。比如,腹痛时不能随意服用止痛药,因为这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只有在明确病因后,才能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轻度疼痛,一般先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再考虑使用更强效的药物。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服用,不能自行增减剂量。增加剂量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而减少剂量则可能达不到止痛效果。

在用药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副作用,如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了解止痛药物的知识,合理使用它们,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疼痛,开启无痛人生。但记住,用药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确保安全有效地止痛。

(作者:庄梅蓉 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中心卫生院 药房 主管药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