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端午时节的养生智慧

谢晶心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中药师

端午时节正值春夏之交,天气逐渐炎热,空气潮湿,容易蚊虫滋生、病菌繁殖。古人认为此时百毒齐出,易发生传染病,又称农历五月为恶月或毒月。故一直以来,人们通过端午节的各种传统习俗,巧妙地融入中医药的智慧,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防病养生。

祛邪辟秽艾蒲香

民间谚语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蛇虫归地府。”每到端午时节,家家户户就将艾草和菖蒲悬挂于门楣或厅堂,用以抵挡病邪及秽浊之气进入家中。艾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它的特殊香气还可驱虫。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祛风除湿的功效,因外形似一把宝剑,称之“蒲剑”。人们插艾草挂菖蒲,既祛邪辟秽,又驱蚊驱虫,净化空气。此外,端午时节因气候湿热,易患皮肤病,也可用艾草和菖蒲煮水来洗浴,既能祛湿止痒,又能温通经络。

健脾养胃粽子尝

说到端午时节的饮食,首先就是粽子。一种用粽叶包裹着糯米、红豆、大枣等食物蒸煮而成的端午传统节庆食物。常用的粽叶是箬竹叶,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糯米性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红豆性平微温,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大枣性甘温,亦能补中益气又养血安神。所以从中医角度看,粽子就是一道具有很好食疗作用的药膳,特别适合在初夏食用。但因糯米不易消化,所以不宜多吃,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以及肠胃病患者。

驱虫防病戴香囊

农历五月初五,古时称毒月毒日,疫病易发,故不论大人小孩都佩戴着装满药粉的香囊以驱虫防病。香囊是一种将传统中草药装入布袋或丝袋中制成的佩饰,既有装饰作用,又有防病保健的功效。端午香囊一般以芳香化湿药如藿香、佩兰、苍术等为主,配伍艾叶、石菖蒲、苏合香等驱虫辟秽、开窍醒神,配伍荆芥、防风、白芷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配伍陈皮、木香、白术等理气健脾、消食和胃,配伍合欢皮、玫瑰花、佛手等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近年来,不论是日常保健养生,还是作为端午特色礼品,中药香囊都承载着健康与美好的寓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但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来源不明的香囊,为确保香囊的品质和安全,建议购买时选择正规药店或医院,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加强运动身体康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过去或是为纪念屈原或是祭祀祈福,现在是一项融合团队协作与文化信仰的体育运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能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除了划龙舟,大部分人群还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中医养生运动,这些运动简单易学、强度适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并坚持长期锻炼,以达到更好的强身健体效果。

所以,从驱毒避疫的岁时节令,到全民参与的佳节盛宴,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将端午习俗与中医养生巧妙结合。挂艾蒲以辟秽,食药粽以养胃,系香囊以防病,划龙舟以健体,我们与自然进行着默契的对话,实现身心的调养与保健,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的养生智慧。

(作者:谢晶心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中药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