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低剂量胸部CT 早期发现疾病的“高清雷达”

林敏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主治医师 李力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

在医学影像飞速发展的今天,胸部CT检查已成为筛查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人对“辐射安全”始终心存顾虑。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Low-Dose CT, LDCT)”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它既能清晰捕捉肺部情况,又将辐射量降至传统CT的1/5到1/10。今天我们来掀开这项技术的“神秘面纱”!

低剂量CT的“减辐密码”:如何做到既清晰又安全

传统CT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后生成断层图像,就如给身体拍“切片照片”,而辐射剂量与X射线的强度、扫描时间密切相关。传统的CT就像高亮的手电筒长时间照射,虽然看得清楚但辐射大。而低剂量CT通过两项核心技术实现辐射“减量”而成像“不减质”:

1.智能调节X线亮度

就如手机屏幕自动调节亮度。由于肺部自带空气对比,就像在黑屋子里找白气球,不用太亮也能看清楚。所以CT扫描肺部时,X线强度调整为原来的1/5(从100~200mA降到20~50mA),肺部病灶亦能清晰显示。

2. AI修图黑科技

传统CT像用美图秀秀一键修图,需要足够“光线”才能避免照片模糊。低剂量CT用的是精修师反复优化,通过计算机不断修正图像(即迭代算法),像用PS把模糊照片一点点修清晰,即使光线不足也能保证画质。

简单来说,LDCT就像用节能模式拍照:既调暗了闪光灯亮度(辐射“减量”),又用智能修图补救画质(成像“不减质”),最终既保护身体又保证成像效果。

为何它成为肺癌筛查的“黄金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首位。而早期发现可将5年生存率从19%提升至73%。LDCT在此领域大放异彩:

1.灵敏度碾压X线胸片

X线胸片易漏诊<1cm的小结节,而LDCT可检出2~3mm的微小病灶。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涉及33个医学中心进行的队列研究证实,与胸片相比,低剂量胸部CT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

2.高危人群的“保护盾”

建议以下人群每年筛查:

▶ 50~80岁吸烟者(>20包/年或戒烟不足15年)

▶ 被动吸烟者或者环境油烟吸入人群(≥20年)

▶ 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矽肺等肺病史

▶ 有职业暴露史(接触石棉、氡气等致癌物>1年)

▶ 有肺癌家族史人群

(包年=每日吸烟包数×吸烟年数)

这些误区 您是否中招了

误区1:低剂量=零风险

尽管辐射量显著降低,但特殊人群仍需注意,比如孕妇、儿童等对辐射敏感。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正当化、最优化”原则,避免过度检查。

误区2:查出结节就是癌

研究显示,CT筛查中约96%的肺结节为良性(如炎性结节、结核球)。对于<6mm的微小结节,通常建议观察而非立即手术。

误区3:做了CT就不用体检

一方面:低剂量CT主要针对肺部,其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可提高筛查效率。另一方面其无法替代超声、血液检查等其他体检项目。

我们应理性看待低剂量胸部CT——这把“双刃剑”。低剂量胸部CT如同一把精准的“生命探测器”,让早期肺癌无所遁形。但任何技术都需在效益与风险间权衡。对于高危人群应注意定期筛查,普通人群不必“谈辐色变”,更切忌盲目检查,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决策,才能真正让技术为健康护航。

(作者:林敏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主治医师

李力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