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订单式帮扶 技术平移 山乡卫生院长出三甲“医疗根系”

闽东医院与凤阳卫生院“市县乡一体化分级诊疗门诊”揭牌现场

在寿宁县凤阳镇,58岁的菜贩陈春梅(化名)在摊位前突然蜷缩成一团,双膝如灌铅般僵硬——这是二十余年搬筐卖菜烙下的病根。陈春梅被紧急送往凤阳卫生院救治,关节腔内注射技术让她重获劳动能力。

这项原本属于三甲医院的技术已“移植”到乡镇卫生院。

在寿宁县凤阳卫生院的中西医结合诊室,医生为面瘫患者阿霞同时进行针灸和神经阻滞剂治疗。针灸产生的艾烟和神经阻滞剂的冰凉感同时作用于治疗部位,阿霞的嘴角开始逐渐恢复活动。

这间由市、县、乡三级医疗力量共建的“一体化”创新诊疗空间,见证了“医生下基层”模式的升级版:

2023年以来,闽东医院通过“订单式帮扶”向凤阳卫生院派驻多学科的高年资医师,开创“门诊即课堂”模式,在日常诊疗间隙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同步引入关节注射、神经阻滞术等多项“三甲技术”,两年间让山区患者免去异地求医之苦。

“云端诊疗”更成破局关键。

去年9月,村民老叶不明原因持续高热不退,卫生院医生及时上传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图片等信息,通过远程系统联线闽东医院专家,隔空把脉,同步调阅CT影像,确诊隐球菌感染,指导用药后,患者两周康复,免去80公里转诊奔波。

当三甲医院的技术突破地域壁垒,在乡镇卫生院的诊室里开出药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在数据中得到印证:2024年凤阳卫生院门诊接诊23071人次,同比增长10%,住院306人次,同比增长63.6%,日均接诊突破60人次。

行走闽东山海间,两幅场景相互交叠:寿宁凤阳卫生院内,远程诊疗系统跃动着智慧医疗的科技之光,闽东医院的“三甲”技术通过“订单式帮扶”在此生根;福鼎乡间小路上,“微诊室大篷车”载着药品、设备,将医院诊疗台搬进村里。

这些行动图景正勾勒出破解基层医疗难题的方案:既要高精尖技术的“云端赋能”,更需脚沾泥土的“在地关怀”。在“千名医师下基层”行动中,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健康服务的“上联”形成共振,既消弭着城乡医疗的二元鸿沟,更筑牢着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为健康中国战略写下生动的山海注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