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移动诊室破解“无医村”

“微诊室大篷车”虽缓解村民就医难,但日常随访、应急处理仍需在地村医,村医流失仍是痛点。

64岁的村医吴加旺独守溪岩村,服务13个自然村,如今仍要翻山越岭为散居各处的村民问诊。他的儿子吴聪聪医学院校毕业后,曾一度想外出谋职,但去年冬季,巽城卫生院组建的“微诊室大篷车”,改变了他的想法。

如今,每周随车巡诊,在跟车实训中,他掌握心电图判读、心梗急救技能。他说:“大篷车送来设备,更送来技术,让村医参与观摩学习、现场诊断、病例讨论、设备实操等。”现在,他参加了福鼎市卫健局“师带徒+定向委培”计划,准备接棒父亲守护43年的溪岩村卫生室。

前岐镇井头村,68岁的雷大叔采茶间隙签下了家庭医生服务卡。这张印着卫生院医生、村医联系方式和急救电话的卡片,连接着卫生院“固定巡诊+机动入户”的双轨机制。前岐镇卫生院院长杨勤批坦言,基层医疗转型初期曾遇阻力,部分医生存在“重治疗轻预防”观念,因此,他在卫生院推行“健康积分制”,将家庭医生签约率、慢病管理率与绩效挂钩,从“等患者”转向主动“找患者”,催生独立开展健康管理的全科医生。现在每个家庭医生的手机里都存着10~20名卧床患者的动态台账。

此外,福鼎医保局组建医保服务队伍与“微诊室大篷车”同步进村入户,为村民提供医保政策咨询、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缴费、开通医保码、打击欺诈骗保宣传、医保结算等全方位服务。

“行走的诊室”服务模式,通过跟岗实训与定向委培相结合的“造血式”培养,从绩效改革到职业认同重塑,每一步都在破解“医生走—服务弱—患者跑”的恶性循环;当“大篷车”开进茶山、医保码点亮农人手机屏时,医疗服务正打破“坐诊思维”,将健康管理从诊室延伸至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福鼎“微诊室大篷车”已开展巡诊375次,服务群众5806人次,医保累积报销金额超16.61万元,约30万人受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