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篇

改良淋巴引流术 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打开新窗口

省立医院新型手术为中晚期患者按下“暂停键”

本报记者 林颖

□本报记者 林颖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这一令无数家庭深陷困境的“记忆杀手”,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超过5500万患者,其中我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

近年来,一种新型手术的兴起,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八旬老人总忘事,手术治疗延缓恶化

年近八旬的李奶奶,这几年记忆力下降得厉害,生活里的小事常常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时候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了。

去年年初,李奶奶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在之后的9个多月,家人一直陪着她积极去医院看病,按时吃药,可病情还是迅速恶化,李奶奶几乎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了。

不久前,李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接诊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魏德经过详细检查评估,决定为李奶奶施行改良版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术后,李奶奶的日常活动能力有所提升,但记忆改善仍不明显。

目前,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0余例改良版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并且对这些患者进行了1~5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发现,这种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部分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在行为和情绪方面,患者术前容易发怒、焦虑,现在这些精神症状明显减轻了,对周围人的情绪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在执行能力上,患者反应速度变快了,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小部分患者甚至能够自己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事务。

不过,患者的记忆力改善相对没那么明显,短期记忆评分变化不大。这也说明这种手术可能更侧重于延缓病情发展,而无法让受损的神经元恢复如初。从总体上看,手术无法根本性地逆转患者的痴呆症状。

探秘手术原理,改良技术破难题

魏德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致病蛋白在颅内沉积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

去年开始,国内多地兴起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术式——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其核心原理就是将颈深淋巴与周边静脉连接,以促进颅内沉积的致病蛋白的有效排出,从而延缓疾病发展。去年,魏德、洪文瑶团队还在省内率先将术式进行改良,进一步提升了脑内淋巴循环效率,从而更好地清除致病蛋白。

目前,在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术后患者的观察期最长为5个月,远期效果尚在持续跟踪。

洪文瑶特别提醒,家属需要客观看待这种新型手术的优缺点。目前国内对该手术效果的跟踪观察最长只有3年时间,至于5年后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如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来证明。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