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医三阶段疗法破解“顽固肥胖”

本报记者 朱晓洁

身高162cm、体重79kg,福州30岁的林女士饱受肥胖问题困扰。她尝试轻断食却导致低血糖,尝试跳操却跳到膝盖积液,体重却始终顽固不降。

经朋友推荐,她找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黄苏萍教授。诊断显示,林女士属脾虚湿盛型肥胖,兼肝郁化火,还并发高脂血症、脂肪肝。

在详细询问了林女士的个人情况后,黄教授为其制定“三阶段疗法”。

第一阶段(1~4周)醒脾化湿,每日一剂中药温服。一周后,林女士晨起舌苔变薄,身体也更轻松。

第二阶段(5~12周)主攻化痰消脂,除调整处方,还新增背部拔罐、耳穴压豆,饮食上每周一次清蒸鱼配杂粮饭的“快乐餐”,以每天300ml的“刮油茶”代替奶茶。

第六周,她爬三楼不再气喘;第八周,甘油三酯下降,脂肪肝回声减弱;第十周,下颌线显现,体重稳定在74kg。

三个月后进入第三阶段(13~24周)巩固期,中药改为隔日一剂。一年后,林女士体重降至68kg,BMI指数25.9,脂肪肝转为轻度,成功实现健康蜕变。

中医减肥受青睐

林女士的成功案例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医减肥。记者采访当天,短短30分钟内,就有3位想要进行体重管理的患者前来咨询。

黄苏萍教授介绍,今年上半年,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提出需要中医减肥的患者数上升了约15%。“除了跟国家明确‘肥胖是病’的趋势有关外,更因为大家真切感觉到身体出了问题。”

从中医理论来看,肥胖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紧密相关,证型以痰湿、湿热、气滞、血淤、阳虚为主。黄苏萍教授解释,肥胖的中医病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内伤、先天禀赋差异及脏腑功能失调。其中,饮食不节即现代人常见的过度饮食;劳逸失调源于缺乏锻炼;情志内伤则因压力过大,这些因素最终导致脏腑失调,尤其是脾胃失调。

目前,肥胖常见证型中,脾虚湿阻型居多,此外还有胃肠湿热、气滞血淤、脾肾阳虚等证型。

多元疗法对症调理

黄苏萍教授介绍,中医减重主要运用中药、针灸、食疗和运动等方式,其中“埋线减肥”作为针灸疗法的主要形式,正被越来越多忙碌的都市人选择。

“埋线是把羊肠线埋在肥胖相关的特定穴位里,比如脾胃经、带脉上的穴位,能形成持续15天的长效针灸刺激。”她解释,埋线相当于“长效针灸”,既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又能通过调节食欲、促进代谢、平衡激素三大机制科学减重。

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工作繁忙或离医院较远的患者,一次埋线可维持两周疗效,减少往返医院的频次。

中药减肥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证型,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调理身体、减肥的目的。“中药减肥不是单纯减脂,而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代谢紊乱。”黄苏萍教授强调。此外,中医将饮食、运动指导融入治疗方案,为患者定制个性化饮食计划,引导适度运动,并关注睡眠与情绪管理,帮助患者重塑健康的生活架构,从根本上降低体重反弹的风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