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肺结节术后不留疤不伤嗓

本报记者 陈坤

“医生,肺结节术后可以保证无疤痕、嗓子不受影响吗?”面对肺结节手术,不少患者例如教师、歌唱家、主播、年轻女性等都会提出特殊需求。

他们适合哪种治疗方案?

6月27日,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直播栏目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协和医院)胸外二科的三位医生——科主任陈舒晨教授、主治医师余绍斌和彭凯明做客直播间。这也是肺结节无管化手术系列的第七场直播。

截至目前,本次直播在各平台观看人数超43万人次。

高三教师术后7天重返讲台

切口“隐形”到医生找不到疤痕

几个月前,30岁的王老师出现持续干咳。复查CT显示,原先的肺结节增长至8毫米,实性占比超50%。陈舒晨主任团队采用“无管麻醉(Tubeless)联合经乳晕隐匿切口”技术,为王老师成功实施手术。

手术时正值学生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该技术既避免了气管插管,保护王老师的嗓音,又实现了术后无痕。王老师在术后第7天便重返讲台授课。一个月后复查显示,乳晕切口几乎隐形了。她顺利陪着学生完成人生中重要的一场大考。

无管化治疗革新

三联技术实现“无痕+无管+无忧”

“肺癌逐渐年轻化,很多年轻女性对手术无痕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也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陈舒晨主任说。

近年来,福医协和医院胸外二科开始运用“无管化(Tubeless)+经乳晕隐匿微单孔皮下隧道式入路+AI融合AR/VR导航”的三联手术方案为需要保护嗓音的肺结节患者进行手术,做到无痕、无管、无忧。

陈舒晨主任进一步解释,首先,用喉罩替代气管插管,能做到声带零接触,避免了喉返神经的损伤;

其次,术中利用乳晕边缘小切口,经皮下隧道精准抵达肺区,愈合后与乳晕皱褶融合,形成“视觉伪装”;

第三,利用AI进行术前规划,重建肺内“肿瘤地图”,AR术中导航,透过组织透视病灶,将误差控制在0.3毫米内。

余绍斌表示,这类手术最适合以下几类人群:结节性质为肺小结节,且位置位于肺外三分之一区域;患者BMI小于25;肺功能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不低于70%。

相比传统手术,无管化技术显著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

直播中有网友提问,未婚女性可以做这类手术吗?彭凯明解释:“对未来有生育、哺乳需求的女性,这类手术可能导致哺乳时乳腺导管粘连,所以,我们会慎重选择患者,为他们建议安全、适合的术式。”

AI贯穿肺结节诊疗全流程

在福医协和医院胸外科,AI已经贯穿肺结节诊疗的全过程。

余绍斌介绍,以往,一个医生阅片的平均时间为30分钟;利用AI后,医生5分钟以内就能得出一张初步报告。医生再根据报告,就能大致判断病人的情况。

在术前定位阶段,AI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重建病人的整个肺部模型,并精确地标注出肺结节的位置。术中,医生戴上VR眼镜,再结合胸腔内的标志物,就能定位到结节的位置。此外,磁导航技术也能够辅助医生精准地识别肺结节。

“针对术后康复,我们通过万例肺癌的数据训练出一个大模型,能够预测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如血栓的高危人群,从而提前介入,预防血栓的发生。”余绍斌说。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