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到“断片”,真的能“睡一觉就好”吗
凌晨,一名29岁的小伙被救护车送进抢救室—聚餐时他“豪饮”了一斤白酒,昏睡后因被错误地摆成仰卧位,呕吐物堵塞气道,险些窒息。类似的险情,在急诊科早已不是新鲜事。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远非“喝高了”那么简单:它是短时间内大量酒精对大脑的“麻痹攻击”,轻则头晕呕吐,重则呼吸衰竭、心跳骤停。许多人误以为“睡一觉就没事了”,或犯下致命错误——灌“醒酒汤”、强行喂水……这些看似“好心”的操作,反而可能加速悲剧发生。本文将揭开常见的急救误区并教大家如何正确应对。
这些事千万别做
灌“醒酒汤”:意识不清时强行灌服液体(如蜂蜜水、浓茶)可能导致误吸,引发肺炎甚至窒息。
仰卧平躺:人事不省时仰卧平躺易致舌根后坠(尤其是肥胖者),伴有呕吐时,呕吐物容易堵塞气道,导致窒息。
喂食喂水:昏迷患者喂食喂水容易导致误吸、窒息;若合并消化道出血,食物或水会加重出血。
随意用药:酒精与某些药物可能形成“致命组合”,若饮酒后需服药,务必主动告知医生饮酒情况,由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急救记住“3步法”:保护、观察、呼救
保气道—防窒息是第一要务
摆体位:立刻将患者头侧向一边或摆为稳定侧卧位。
清异物:快速清理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活动性假牙。
忌束缚:捆绑手脚易加重躁动而导致伤害。
看指标—可暂时居家观察的条件(需同时满足)
呼吸平稳(胸口规律起伏,12~20次/分)、能唤醒、脉搏规律有力、皮肤温暖、呕吐可控(无频繁呕吐,无消化道出血)。
快送医—以下情况立即打“120”
①无反应:用力掐手臂或耳垂,超过10秒无反应,提示深昏迷。
②呼吸异常:频率过快或过慢,节律紊乱,声音异常(如类似“拉风箱”的异响、新出现或异于平常的呼噜声),费力表现(鼻翼扇动、张口抬肩、吸气时锁骨上方或肋间明显凹陷),缺氧征兆(口唇指甲发紫)。
③呕血或剧烈呕吐:呕鲜血、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均提示消化道出血;反复、剧烈呕吐易引起贲门黏膜撕裂和体液丢失。
④“癫痫样”症状:如抽搐、双眼上翻、四肢强直。
⑤休克征兆: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或未触及。
⑥精神狂躁:攻击他人或自伤,无法控制。
戒酒提醒:“小酌”也伤身
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既有“急性暴击”(如误吸窒息),更有日积月累的“侵蚀”——它是国际公认的Ⅰ类致癌物,直接关联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可摧毁肝细胞引发肝硬化,可攻击胰腺导致胰腺炎等;更是大脑的“慢性毒药”,使脑细胞退化加速,出现记忆力衰退、脑萎缩。
酒后这些事 做了就是玩命
药物“雷区”:
影响酒精代谢的药物:如部分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止痛药(如布洛芬):加重胃黏膜损伤,诱发消化道出血。
安眠药(如安定):与酒精协同抑制呼吸,可能昏迷致死。
划重点:服药前必须向医生说明近期饮酒情况,切勿自行判断服药!
高危行为清单:
危险行为(如开车、高空作业):酒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易出现事故。
洗澡:酒精扩张血管,洗澡易引发低血压、晕厥。
催吐:可能引发贲门撕裂、呕血。
若您或身边人喝到“断片”,切莫“好心却办了坏事”,牢记急救“四不一快”——不灌汤水、不仰头躺、不喂吃喝、不乱用药,遇紧急情况,快打“120”!酒精的伤害不分“小酌”与“豪饮”,从腐蚀肝脏到引爆癌症,每一滴酒都在毒害身体。记住:“感情深,何必一口闷?”戒酒从这一杯开始,你的身体值得清醒以待!
(作者:郑武洪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急诊内科/福建省急诊医学重点实验室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