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别让肠道“闹脾气”

刘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结直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你是否常常被腹胀、便秘、腹泻等“小毛病”困扰,总感觉“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些肠道不适,也许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摄入的食物种类多种多样,肠道问题越来越常见。结直肠外科医生提醒大家:不要让肠道“闹脾气”成为日常,学会科学调理、及时应对,才能守住这条全身健康的“生命通道”。

肠道“闹脾气”?你需要重视的信号

肠道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当它“闹情绪”时,会用一连串的症状来向我们发出警告信号,例如拉肚子,肚子胀,排便次数增加、拉血甚至频繁放屁,这些都是肠道出现问题的表现。很多人都觉得这些不过是吃坏肚子或者“上火”的小毛病,其实不然,这些症状可能是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肠息肉,甚至是结直肠癌的预警信号。结直肠外科医生表示,部分患者一直便秘,长期用泻药维持排便,经就医检查,才发现患了早期直肠癌,还好发现及时,避免进一步恶化。若长期拖下去,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见,肠道“闹情绪”可不是小事,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才是保护健康的首要任务。

肠道健康的幕后操控者:这些习惯是元凶

你每天吃什么、如何运动,心情是否舒畅,其实都在影响你的肠道。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久坐、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规律,这些都是“肠道闹脾气”的罪魁祸首。很多上班族早上赶着出门,中午吃外卖,晚上大鱼大肉,蔬菜和膳食纤维吃得少。长期一天到晚坐着不动,肠道蠕动慢,引起排便困难。肠道有个“第二大脑”,情绪焦虑、压力大,会影响肠神经,引发肠易激综合征之类的疾病。还有些人经常憋二便,长此以往,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很容易引起痔疮、肠道慢性炎症等疾病。

“肠”保健康:医生推荐的科学养护法

想要让肠道不再“闹脾气”,关键在于平日里的科学调养。首先从饮食上来说,高纤维的食物像糙米、燕麦、绿叶蔬菜、豆类、水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喝水也很重要,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到2000毫升水,这样才能保证大便不干硬,少吃油炸、辛辣、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早上起床后或者吃完早餐之后是排便的最佳时机,不憋便,也不久蹲,每天做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瑜伽等,可以帮助肠蠕动,提高肠道活力。医生还特别提醒大家,市面上所谓的“排毒清肠”类保健品大多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吃下去会让肠道变得“懒惰”,真正的养护应该建立在生活本身,而不是追求快速“清肠”的效果。

防大于治:定期筛查守护你的“肠”寿命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常见癌症之一,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所以又叫“沉默的杀手”。不过,结直肠癌是可预防、可治疗的,重要的是要早发现。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有家族史或经常便血、拉肚子、排便习惯改变等高危因素,应尽早查。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观、安全的检查手段,无痛结肠镜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诊断肠道疾病有重要意义。

肠道健康牵动全身,它是身体的“晴雨表”,不要轻视那些总是冒出来的“小毛病”,也不要让你错误的生活方式慢慢地吞噬掉你的“肠”命。调整作息,吃对食物,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再加上定期筛查,这就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健康投资。从现在开始,好好对待你的肠道,让它少“闹脾气”,多一些顺利和安心。

(作者:刘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结直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