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痛风发作时能冰敷吗

陈浩波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 骨2科 副主任医师

痛风患者急性期错误冰敷导致疼痛延长的比例非常高。究竟何时该冷敷?何时要热疗?掌握分期处理原则,才能快速止损并预防反复发作。

急性期(发作24~72小时):冰敷有讲究

痛风急性发作本质是尿酸钠结晶引发免疫风暴,关节腔内温度升高1℃炎症反应增强10%。此时冰敷需遵循“15分钟法则”:用薄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不超过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降低组织代谢率并减缓炎症介质释放。但切忌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或持续冰敷超30分钟,否则可能造成血管痉挛,反而不利于尿酸排出。

慢性期(间歇期/恢复期):热疗促循环

当关节红肿消退、进入慢性阶段后,治疗重点转向改善局部循环。此时可用40℃~45℃热敷袋,每天3次、每次20分钟,配合低频脉冲电疗,能提升关节滑膜血流速度2.3倍,促进沉积尿酸的溶解排出。推荐睡前用艾叶+红花煎煮液熏洗患处,其中槲皮素等成分可抑制IL-1β炎症因子生成。但需注意:若血尿酸水平未达标(>360μmol/L),热疗可能诱发晶体脱落再次引起急性。

药物干预的黄金时间窗

急性期应在24小时内启动药物治疗:无药物禁忌情况下秋水仙碱首剂1mg,1小时后追加0.5mg,每日总量不超过1.5mg;或选择NSAIDs类药物(如塞来昔布200mg/日)。错过36小时用药,疼痛缓解时间将延长。需特别注意:降尿酸药(别嘌醇、非布司他)在急性期应暂停使用(若患者已经在使用非布司他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无需停用非布司他),待症状完全缓解2周后再从小剂量开始。

饮食调控的三大雷区

发作期严格忌口高嘌呤食物(内脏、浓汤)确实必要,但长期极端低嘌呤饮食会导致必需营养素缺乏。安全策略是:急性期每日嘌呤摄入<150mg,缓解期放宽至300~400mg。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500mg/日)可使血尿酸下降,而适量摄入脱脂牛奶中的乳清蛋白能促进尿酸排泄,但是过量摄入反而增加尿酸的生成)。警惕隐形杀手:含糖饮料中的果糖会抑制肾脏排酸。

运动管理的分期方案

急性期绝对制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需在疼痛缓解72小时后开始,如仰卧位踝泵运动(每分钟15次,每天3组)。慢性期推荐低冲击有氧运动(不适宜老年人):游泳时水的浮力减少关节负重80%,水中快走40分钟可降低血尿酸5%~8%。阻抗训练要避开发作关节,例如膝关节痛风患者可进行坐姿划船强化上肢。切记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日常监测与预警信号

家用尿酸仪监测需固定时间(晨起空腹),每周2次并记录波动曲线。当血尿酸>540μmol/L时,痛风石形成风险激增;若夜间出现足跟或手指关节麻刺感,往往是急性发作前兆,也有可能神经压迫症状,需要到医院临床鉴别。高危人群(肥胖、糖尿病)建议每3个月检查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双能CT检测灵敏度更高。

痛风处理的核心在于分期而治:急性期控炎镇痛,慢性期降酸溶晶。记住发作期“三不要”:不要热敷、不要按摩、不要急于降尿酸。随身携带快速起效的依托考昔或关节固定支具,第一时间干预可将病程缩短至数天。注意不要自行使用镇痛膏药,冰敷不适合有皮肤破损、溃疡或感染的区域,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发感染。出现发热或多关节肿胀时,务必48小时内就诊排查感染性关节炎!

(作者:陈浩波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 骨2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