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小便有“泡泡”,特别是早晨起来排的小便,颜色偏深,并且有泡泡。电视、广播、小视频或者家人、朋友告诉我们,这是得“肾炎”啦,那么我们该怎么判断是否正确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泡泡是怎么产生的。
泡泡的产生主要涉及液体薄膜包裹气体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气体要进入到液体中,而且需要稳定一段时间。这个需要满足3个基本条件:液体表面张力、气体混入和稳定剂(比如肥皂等)。
液体表面张力:是指沿着液体表面而使液体具有收缩趋势的张力,如图1箭头所示。
气体混入就是各种原因所致,气体进入液体中,比如吸管插入水中吹气。
稳定剂:比如肥皂,肥皂分子一端亲水,一端亲油,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在气泡膜上形成双层结构,使气泡更持久。
常见的小便泡泡或者所谓的泡沫尿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重力以及冲击力等作用,特别是男性朋友,站着小便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小便泡泡,若无特殊因素(因为没有稳定剂),这种泡泡容易消散,一般2~3分钟就消失了,而且这种泡泡为球形或近球形结构,个体较大且明显。
因为尿液浓缩、饮食因素(比如高蛋白因素、饮酒等原因)、药物因素或者泌尿系统感染等,也会出现“泡沫尿”。
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就是常说的蛋白尿,因为有蛋白这个稳定剂,可以出现更绵密而且持久的“泡沫尿”,生活中咱们观察到这种蛋白尿时会发现,排完尿后,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小便泡泡还存在,发现小便有泡泡的时候,应该先观察小便泡泡的形态,若小便泡泡为球形、相对较大,且容易消散,那一般无需特别紧张;若小便泡泡大量、细小而绵密,不易消散,且连续几天都能观察到,或者说你无法判断,则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尿常规等。
如果我们发现泡泡(或泡沫)尿确实是蛋白尿,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是否真的是肾炎呢?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正常尿蛋白极少,排泄量<150mg/天),通常是肾脏或者其他疾病的信号。蛋白尿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出问题了,使得血中的蛋白从肾脏的尿中排出去了。这个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肾小球的滤过膜出问题了,肾小球的滤过膜包括肾小球内皮细胞、基底膜及足细胞,简单来说,它们就是阻止血液中的蛋白漏出去的保护层;另一个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出问题了,就是肾小管可以回吸收侥幸逃脱滤过膜的各种“漏网之蛋白”。那发生蛋白尿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地方出现问题了,如糖尿病性肾病因为损害了肾小球的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各种药物、毒物损害肾小管也可导致蛋白尿。
注意部分生理状况下,比如剧烈运动、发热、脱水、消瘦(胡桃夹综合征)也可出现短暂性蛋白尿,大部分在补充水分、适当休息、纠正发热病因、增肥等之后可以恢复正常,建议到医院复查尿常规,再找肾内科医生确定是否已经好了。
若连续多次查尿蛋白阳性,特别是以下情况: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②出现脸肿、手脚肿、尿量变少很多、血肌酐升高等情况,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找肾内科医生完善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彩超等检查。另外,肾病经常悄无声息,建议大家定期(比如每年一次)体检查一查尿常规、生化等。
(作者:肖秋英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肾内科 主治医师)